董文才:唐山港京唐港区的拓荒者
1989年开工建设,1993年通航运营,2009年吞吐量突破1亿吨,唐山港京唐港区是我国港口中从建港起步到吞吐量突破1亿吨时间最短的港口。作为京唐港区的拓荒者,现任唐山港口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的董文才亲历了港口发展中几乎所有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承担了众多急、难、险、重的工作。“我感到很充实,也很有成就感。”他如是说。
1989年,董文才被抽调参加唐山港的建设,不久负责港口建设全面工作。在京唐港区,从建造1.5万吨级泊位起步,他先后组织建设码头27个,创造了速度最快、投资最省的建港记录,也形成了成熟的建港技术和稳定的系列产品,填补了我国港口建设空白。他主持建设的世界上第一个5万吨级半遮帘式码头、第一个10万吨级全遮帘式地连墙板桩码头和第一个10万吨级分离卸荷式地连墙板桩码头,实现了港口建设技术的重大突破。其中,半遮帘式、全遮帘式、分离卸荷式板桩码头新结构设计获得三项国家专利。
项目谋划是港口发展的孵化器、发动机,董文才则因敏锐的洞察力,常常在需求刚露端倪时就能应势提前启动谋划项目,而被誉为唐山港项目谋划的第一人。近年,他抓住大秦铁路扩能等战略机遇,促成3000万吨专业煤炭项目落户,京唐港区也籍此项目成为我国北煤南运的七大下水港之一。也正是这个项目的谋划建设,显著提升了京唐港区在全国港口布局中的战略地位。
董文才也是唐山港口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的创业者。2000年主持完成京唐港改制工作后,他开始担任公司总经理。当时公司只有28人,手中没有一个项目,也没有建设资金。面对重重困难,他带领公司率先转变发展方式,推动港口工作重心转移,经过10多年发展,公司成为唐山市国资委系统中效益最好的企业之一,排名进入全国港口企业前列。
“‘十二五’我们将再造一个京唐港,实现业务规模和资产规模‘双翻番’。”董文才这位拓荒者又开始描绘京唐港区的美好蓝图。
记者王爱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