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旬老人编创红色皮影颂英贤
(胡琳泊 全小松)
“革命英烈的事迹感天动地,用老百姓喜好的皮影形式传颂他们的英名,这是我们皮影人的责任。”在迁安“红色皮影剧目展演”活动现场,年过七旬的迁安皮影老艺人赵田激动地说。建党90周年前夕,由他编写的《冀西除奸》《闯帅府》等一批表现迁安革命英烈故事的红色皮影剧目,在迁安的社区广场、乡村街道展演,让普通百姓在家门口饱享红色文化大餐。
赵田今年74岁,是地地道道的迁安人,从小就对皮影戏有着浓厚的兴趣,退休前在迁安党史办公室工作。在整理杨秀峰、杨十三这些迁安革命英烈材料的工作中,他萌生了用皮影把迁安英烈事迹传唱出去的想法。自此,赵田开始注意收集相关的历史资料,研究皮影剧本创作。2009年国庆节前夕,由他编写的迁安第一部红色皮影剧目《杨秀峰先生小传》开始了乡村巡演,用“皮影唱迁安”的形式深受当地老百姓的喜爱。此后,赵田一发不可收,2010年先后创作了传颂抗日英雄薛华成的《劫灵车》和迁安著名的《彭家洼战斗》以及再现革命先烈杨十三事迹的《闯帅府》等一批皮影作品。
虽然创作的皮影作品不少,但都是二三十分钟的短作品,编写一出大型的红色皮影剧目一直是赵田的梦想。今年年初,为了迎接建党90周年,他决定从迁安人最熟悉的杨秀峰开始,把中国共产党“红色教授”杨秀峰1937年投笔从戎、冀西除奸的故事编写出来。
事迹虽然很熟悉,但要把杨秀峰冀西除奸的英雄事迹形象生动地展现出来,还是让赵田颇费脑筋。找资料、写剧本、配乐曲、制影人,每个环节都费尽了心思。为了尽快写出剧本,赵田把自己反锁在屋中,两天写成了剧本。为了使皮影配乐、影像达到最好的效果,他专程从唐山请来了皮影民间艺术家石胜田和韩溪,详细了解影人雕刻和音乐制作技术。影人制作是个“细活儿”,整整半个月的时间,赵田带着一帮皮影艺人租了一间房,不分昼夜地赶进度,造型设计、雕刻、上色、装订,每一道工序都严格把关。后期排练过程中,皮影艺人们习惯了老皮影的唱腔,如何更新唱腔唱法表现现代皮影剧目,成了摆在他们面前的一道坎儿,赵田带着大伙儿一字一句研究,一腔一调琢磨。谈起这些,老人开玩笑说:“那时候好像着了魔,晚上做梦都是皮影人,说梦话都在唱皮影。”
功夫不负有心人。今年3月份,皮影戏《冀西除奸》下乡村、进学校,无偿进行了巡演。老人“红色皮影唱迁安”的执著信念感动了每个人,迁安市给予10万元的资金支持,并由电视台免费录像,刻成光盘免费赠送给社会各界。
虽然已是古稀之年,但是每次和他聊起皮影创作中的点点滴滴,赵田老人都是滔滔不绝,神采飞扬,他说:“作为一名老党员,这段红色党史需要我们传承给后人,只要还能拿得动笔,我会一直写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