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信息网
唐山
您的位置:唐山信息网 > 唐山新闻资讯 > 唐山
唐山地震35年后湖北孝感母亲跨省寻当年孤儿
发布时间:2011/6/24 9:35:58 | 人感兴趣

35年前,她收养了唐山地震孤儿;35年后,她为他跨省寻亲——

“孩子,你始终是妈妈的牵挂”

  □杜建国 王雪漫

   35年前的唐山大地震,让一位年轻的女民警和一个刚满月的地震孤儿结下了不解之缘。35年来,这位母亲用浓浓的母爱伴随着这个孤儿成长。为了让儿子早日寻到自己的根,她又毅然做出为儿子寻亲的决定。近日,这位无私的养母,从湖北孝感市给本报打来电话,跨省为爱儿寻亲。记者昨天专访了这位母亲,听她讲述了她和儿子之间的大爱亲情。

  孩子别哭,妈妈给你一个温暖的家

  余晓云曾是唐山市福星街派出所(现属小山派出所)的一名普通民警。1976年唐山大地震后,劫后余生的她投入到紧张的抗震救灾活动中,每天接收群众送来的各种生活用品,再将它们发放给困难的群众。

  8月中下旬的一天,和平时一样,她正在所里忙着清理救灾品。“余姐,余姐,有一个婴儿!”同事郑晓义抱着一个被襁褓裹着“呱呱”哭叫的男婴冲到她的面前,“是群众交来的,说他的父母都震亡了,怎么办?”

  余晓云忙放下手里的活儿,小心地接过婴儿。婴儿揪心的哭声,让她的心一阵发酸。婴儿很瘦,双眼紧闭,顶多刚满月。“哦……哦……” 她轻轻地拍着婴儿,说也怪,小家伙不哭了,竟咧嘴对她笑了。见婴儿全身光溜溜的,她立刻拿了一块手帕,三下两下给孩子做了个小兜兜,又冲好了奶粉。婴儿张着嘴贪婪地吸着,余晓云的心里溢满欣慰。

  婴儿暂时被安置在派出所里,等待着他的亲人来认领。白天大家轮流照看,晚上,余晓云就抱着他入睡。小家伙很乖,不哭也不闹。那时余晓云刚结婚不久,这个婴儿激起了她浓浓的母爱。

  婴儿的亲人始终没有出现,孩子不能老在派出所啊!怎么办?想来想去,余晓云有了收养这个孤儿的念头。她的想法得到了丈夫杨其明的认可,也得到了妈妈的赞同。全家人还—起商量给孩子起了一个极具纪念意义的名字:杨志唐。

  就这样,志唐走进了余晓云的生活,他让余晓云感到生活是那么的丰富而充实。每天回家,她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在志唐的小脸蛋上亲个不停。刚到家那会儿,志唐瘦得可怜,她便想方设法为孩子订到了牛奶。浓浓的奶汁让志唐发生了神奇的变化:一个月后,瘦小的身子变得肥胖起来,于是,志唐有了一个至今还沿用的绰号——胖子。

  一年后,余晓云的亲生儿子健健出生了。因为丈夫杨其明从部队转业回到了湖北孝感市,1980年10月,余晓云带着志唐和健健调到了孝感市工作。

  牵你的小手,妈妈的爱洒满你成长的路

  来到孝感市后,余晓云首先面临的就是孩子上幼儿园的难题。那时,部队转业干部有一个孩子能上地直机关幼儿园的指标,夫妻俩想都没想就决定让志唐去,而健健却上了一家教学条件很差的厂矿幼儿园。

  一天下午,健健光着脚,提着衣服和鞋子来单位找她,哇哇地哭着说:“妈妈,我不想上幼儿园了,那儿不好。哥哥那个幼儿园多好啊,我要上哥哥那个幼儿园……”余晓云鼻子一酸,抱着孩子,一边安慰,一边任眼泪在眼眶中打转……

  志唐6岁了,顺利地上了最好的实验小学,而健健呢,还不到入学的年纪。这下,余晓云犯难了,孩子不能放在家里啊!她开始为孩子的上学问题东奔西走。最后,一所小学的老师终于被她的诚心打动了,勉强同意健健做了一名自带桌椅的“旁听生”。个头最矮的健健坐在了教室的最后面,一直没有换过座。

  在生活和学习上,余晓云总是对志唐严格管教。晚上,她总会仔细地检查志唐的作业,然后耐心地辅导;而对健健,她根本没有时间去关心,以至于不懂事的健健总说妈妈不喜欢他,喜欢哥哥。

  志唐小时候很懂事。有一年,余晓云得了肾炎,躺在家里浑身无力。一天,志唐握着妈妈的手说:“妈妈,你病了,我来学做饭,你教我吧!”看着孩子天真的眼神,她点点头,拿来—个小凳子坐在了厨房里,12岁的志唐则系上围裙,在她的指点下,像模像样地做了一顿丰盛的饭。那以后,为了帮妈妈分担家务,他成了厨房的小主人。

  孩子们小的时候,余晓云常给他们讲唐山大地震,讲地震中一个孤儿的故事,有时还带他们回唐山老家。每次志唐来了,以前的同事都对他疼爱有加。这时,健健总会噘着嘴问妈妈:“他们都说哥哥回来了,怎么不说我回来了啊?”她便笑着说:“哥哥大些啊!”其实,她这样做,是想给志唐暗示一点什么,等志唐长大后,再告诉他他的身世,也不至于太突然了。于是,她把时机选在了志唐20岁那年。

  1996年7月28日晚,全家人坐在电视机旁,观看有关唐山大地震的报道。余晓云努力压制着内心的波澜,轻轻地走到志唐的面前,用淡淡的口气说:“志唐,还记得小时候妈妈给你讲过的地震孤儿的故事吗?”志唐看着妈妈,点点头。接着她依旧淡淡地说:“其实,那个孤儿就是你!”

  空气顿时凝固了,四周寂静无声。健健先哭了:“想不到,和我一起长大的哥哥竟然不是我的亲哥哥。”余晓云哭了,杨其明也流泪了,而志唐已泣不成声,随后,4个人哭着,紧紧地抱在了一起……

  跨省寻亲,孩子始终是妈妈的牵挂

  生活依旧,谁也没再提这件事。毕业后,志唐面临着就业问题。余晓云首先把单位安排工作仅有的一个指标,就像当初志唐上幼儿园一样给了志唐,而志唐也没有让她失望,凭着自己的努力成为了一名警察。工作后的第一个月,志唐就花光了所有的薪水,为爸爸杨其明买了一件灰色大衣。

  然而,没多久,由于一次小小的“变动”,志唐离开了警察队伍。为了儿子的未来,余晓云出资买了一套面包机,陪儿子创业。那年的冬天,天气异常寒冷,呼呼的北风中飘洒着雪花。当夜深人静,人们躺在温暖的被窝里进入甜甜的梦乡时,余晓云夫妇和志唐却在一间简陋的房子里对着面包机忙开了。和面、拌水、装箱,这看起来简单的动作,对50多岁的余晓云来说却是那么地吃力。忙完了,她也累极了,就躺在用学生课桌拼凑起来的床上酣然睡去。是啊,她太累了!但为了儿子,她愿意!只要儿子过得好,有个饭碗,做妈妈的才会安心啊!

  生意稍稳定后,她又开始操心志唐的婚事。儿子只有成家了,她心里才算踏实了。为儿子买房、装修、添家什等一手操办下来,几乎花光了她所有的积蓄。 2004年10月1日,志唐成了幸福的新郎。2006年2月,孙子出生了,志唐尝到了初为人父的喜悦,余晓云也成了幸福的奶奶。

  时光飞逝,35年过去了,两个儿子都已长大成人,余晓云夫妇觉得十分欣慰。可是老两口心中始终有一个未了的心愿,那就是志唐还没有找到自己的亲人。其实,从收养志唐的那一刻起,余晓云就有一个愿望,希望志唐的亲人能从那次的地震中活过来,出现在她的面前。她比别人更能体会那种失去亲人的痛苦,相信生命有奇迹,也更相信人间亲情的可贵。

  余晓云说,10年前他们曾经想让志唐回唐山,毕竟,那是他出生的地方,说不定还能找到他的亲人。如今,志唐已过而立之年,他们想让儿子寻到自己的根。余晓云说,他们对儿子的爱永远不会变,只是想弥补一下儿子没有见过亲人的遗憾。如果儿子能找到亲人,老两口希望两家人因此成为朋友,像亲戚一样走动,这样才最圆满。

  如果您有线索可与本报联系,电话15531565123。

.
网站备案:冀ICP备18033322号-4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友情连接 | 留言反馈 | 人才招募 | 网站地图 | 唐山热门关键词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Copyright © 2004-2026 www.china031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唐山信息网 隐私政策 服务协议 技术:唐山网站建设 冀公网安备13024002000481号
Published at 2025/11/16 6:45:59, Powered By WRMPS v6.5.0(ACC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