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信息网
唐山
您的位置:唐山信息网 > 唐山新闻资讯 > 唐山
“记录下这段历史是我的责任”(图)
发布时间:2011/6/28 8:44:37 | 人感兴趣

“记录下这段历史是我的责任”


   (记者 赵立峰)6月10日,本报刊登了两张1976年唐山发生大地震后,机场调度员正指挥飞机起落,为灾区搭建空中生命线的老照片。近日有市民提供线索说,第二张照片中坐在帐篷下、手握话筒的人是李升堂,随后记者来到他的家中进行采访。

  得知记者的来意,李升堂拿出了珍藏多年的老相册,找出了这两张原始照片。他说,这两张照片拍摄的时间应该是在震后10天左右。拍摄这两张照片的人叫唐禹民,曾是北京空军军区一名新闻摄影干事。

  手拿这两张照片,李老回忆起了当时的情景。震后,机场塔台成了危房,人们只好在跑道边设立了两个临时指挥台。由于当时设施很简陋,机场调度员就露天指挥,赶上刮风下雨,浑身被浇得湿淋淋的。当时生活条件很差,后来等到国家救灾物资送到唐山,人们才吃上了压缩饼干。第一张照片中的那个电台是架小型电台,唐山人应该永远记住它。震后,机场塔台的通信设备全部被震毁,人们辗转才从一辆通信车上找到了这部电台,实现了地面与飞机的通讯联系,正是这部电台挽救了很多人的生命。到了震后第三四天,条件好转,临时指挥台不仅安装了帐篷,还添加了第二张照片中的无线电电台,既可以控制飞机,还可以与中央保持联系。

  由于当时铁路和公路都受到了地震的严重破坏,开辟空中通道是救灾的唯一选择。在最需救援的震后14天里,一批批救灾物资、救灾人员从这里进来,2万多名伤员从这里转运出去,机场成为唐山的生命通道。他和战友们指挥了来自全国30多个机场的13种机型3000架次飞机飞行,最多时从清早到傍晚平均每两分钟就有一架飞机起降,起降间隔最短的只有26秒,没发生一起安全事故,密度之高,架次之多世界罕见,他们创造了世界航空史上的奇迹。

  谈及今后,李升堂说:“在我与孩子们的接触中,发现很多下一代对这段历史不是很了解。应该让下一代把这种精神更好地传承下去,所以我认为记录这段历史是我的责任。”经过多年来的伏案,他已累计写出30多万字的回忆文章。前段时间,一部名为《空中生命线——唐山大地震空中救援亲历》回忆录已正式出版,对此,他并不满足,希望能把这项工作继续下去。

.
网站备案:冀ICP备18033322号-4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友情连接 | 留言反馈 | 人才招募 | 网站地图 | 唐山热门关键词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Copyright © 2004-2026 www.china031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唐山信息网 隐私政策 服务协议 技术:唐山网站建设 冀公网安备13024002000481号
Published at 2025/11/16 21:31:34, Powered By WRMPS v6.5.0(ACC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