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赵都市报冀东版记者田林、王天译/文 张啸龙/图
日前,二战中国劳工幸存者或其遗属奔赴日本,就日本三菱公司二战时奴役劳工之事,与三菱综合材料株式会社进行法庭外的交涉,要求对方向当年被其强掳、奴役中国劳工谢罪,并以设立基金的方式向每位劳工支付10万元人民币,作为一次性解决的赔偿。7月11日,记者采访了赴日参与商谈的唐山籍劳工遗属潘英。
7月11日上午,记者见到了潘英,他的父亲就是一位二战劳工。“从1995年,中国劳工开始在日本法院提起诉讼时,父亲就一直关注这件事。但是遗憾的是他没有看到这一天。”潘英说。
潘英告诉记者,他们一行6人在6月19日就踏上了飞往日本的飞机。“我们这次去日本,是受到日本律师团的邀请。原本我们定于3月份去日本,但是由于日本地震,所以特意延后行程。”潘英说。
此次前往日本的共有6人,其中包括劳工幸存者崔广廷、刘仕礼、劳工遗属卜瑞旭、潘英以及中国律师团代表康健以及一位翻译。6月19日他们踏上日本之后,便开始了忙碌的生活。“我和已经年过八旬的刘仕礼老人都是唐山人。”
据了解,此次前往日本的劳工幸存者及其遗属均来自二战中国劳工联合会三菱劳工分会。到达日本后,一行人就日本政府及三菱公司二战时强掳、奴役劳工之事,与三菱综合材料株式会社进行法庭外的交涉,要求对方向当年被其强掳、奴役的3512名中国劳工谢罪,并以设立基金的方式向每位劳工支付10万元人民币,作为一次性解决的赔偿。
6月22日上午,一行6人在日本律师团代表小野寺利孝、松冈肇和福留英资的陪同下,在三菱综合材料株式会社代理律师的办公室,就解决三菱公司战时强掳、奴役劳工的赔偿事宜进行会谈。87岁的崔广廷代表中国劳工受害者向三菱公司递交“解决要求”框架方案。
在劳工受害者向三菱递交的“解决要求”上,记者看到在二战期间,三菱材料公司(旧三菱矿业公司)在二战中与日本政府共同把2709名中国劳工强掠到日本的9个工地,强制其做苦役,致使其中466人死亡。
“我父亲当时饭量大,根本吃不饱,有人就偷偷给他点吃的。结果被发现后,差点被人打死。要不是其他中国劳工帮助,他就被扔到海里了。”回忆起往事,潘英仍然十分激动。“递交‘解决方案’,并不是为赔偿金。如果日方不正视这段历史,不向我们谢罪,给再多的钱我也不答应。”
据了解,从1995年起,中国劳工在日本法院陆续提起14件讼案。今年3月1日,日本最高法院驳回中国劳工诉日本政府及鹿岛公司和间组公司损害赔偿案的上诉,至此在日法院的诉讼全部结束。鉴于日本相关法院虽未判令日本政府及相关日本公司承担法律责任,但在判决中已详细认定了当年日本政府与相关日本公司共同策划、共同实施了强掳及奴役中国劳工的不法行为,这一事实为中国劳工向日本政府及相关日本公司开展法庭外的交涉提供了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