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夏预防脑中风
牢记3个“半小时”3个“半分钟”
——访秀梅脑中风专科医院院长孙秀梅
(徐喆 薛植林)
核心提示
高温盛夏同样是脑中风高发期,中老年患高血压、动脉硬化、糖尿病等病症的患者,要特别注意预防脑中风的发生。一定要牢记“3个半小时,3个半分钟”,即早晨活动半小时,中午休息半小时,晚上散步半小时;醒来躺上半分钟,起来再坐半分钟,坐在床沿半分钟。这对于预防脑中风的发生具有重要作用。
通常认为脑中风在寒冷季节才会发生,其实在盛夏高温季节它同样容易发生。有资料显示,当气温上升到32℃以上时,脑中风的发生率将大幅上升。日前,就脑中风的预防问题,记者采访了秀梅脑中风专科医院院长孙秀梅。
脑中风的特点及危害
问:请您介绍一下什么是脑中风,脑中风的特点及危害?
答:脑中风病是危害广大中老年朋友健康的常见病,在临床上属于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是以脑部缺血或出血性损伤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又称脑卒中或脑血管意外,有极高的病死率和致残率,主要分为出血性脑中风(脑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和缺血性脑中风(脑梗塞、脑栓塞)两大类,以后者最为常见。脑中风发病急,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活质量的疾病,是目前世界上导致人类死亡的三大主要疾病之一。因脑中风病导致神经功能损坏、其临床表现多以瘫痪、语言和吞咽障碍、痴呆为特点。
有中风病史的病人,约有三分之一患者1~5年内可能复发。从复发时间上看,一年内复发者约占20%~30%,2年内复发者约占25%,3~5年内复发者约占16%,5年以上复发者占29%。从复发次数上看,首次复发约占复发人数的74%,第二次复发约占22%。每复发一次,人体神经功能损害就加重一次。
脑中风的先兆及易发时段
问:脑中风病有哪些先兆?
答:日常行为改变,如吃饭漏米粒、嘴角失控流口水;吃东西呛咳、声音改变(沙哑或构音障碍);手掉筷子或拿不住电话、手麻木,手发抖,舌颤发麻、发僵、语言不利索,一侧上下肢发麻等等;日常基本动作障碍,如穿针、扣扣子等感到手笨,莫名其妙地跌跤,或胳膊腿不听使唤等等;感觉减退,如温、热、冷、痛等感觉减退,反应迟钝,记忆力锐减,注意力不集中,计算能力突然下降等等;睡眠差,老是睡不着,或者醒后很累,情绪失控,喜、怒、哭、笑失常,头晕、头痛,口角歪斜,视力模糊,眼前发黑等等。根据临床经验,这些表现都是脑中风的一些预告信号。
问:脑中风一般容易发生在什么时候?
答:脑中风的好发时间多为清晨,这是因为与机体的动脉血压、血浆中的儿茶酚胺及纤维蛋白抗活性等生理性昼夜变化有关。机体受生物钟的影响,血压具有明显的昼夜波动性,人到夜间入睡后,血压会自然下降到一定程度,血流速度随之减慢,这就是清晨发生缺血性脑中风的生理病理基础。人体在早晨2时至6时血液中儿茶酚胺、纤维蛋白抗活性增强,红细胞压积及粘变相对增高,血液凝固性增强。夜间睡眠不吃不喝,没有补充水分,血液浓缩,粘度增大,因此,易发生缺血性脑中风。
问:为什么夏天高温季节也容易发生脑中风?
答:一年四季,中风发病有两个高峰期,一是气温在0℃以下的寒冬。由于寒冷刺激,血管收缩,血压升高,易诱发出血性脑中风。二是气温在32℃以上的盛夏。当气温升至32℃以上,相对湿度达到70%~90%时,人体每天大约要排出1000毫升或更多的汗水来散热,虽对防暑有益,却需要比平时高4~5倍的血流量。额外的血液循环负担,不仅会血压升高,发生出血性脑中风,而且还会血容量不足和血液黏稠度增高,导致缺血性脑中风发作。
脑中风的易发人群
问:脑中风的危险因素是什么,易发人群有哪些?
答:根据临床统计,80%的脑中风病人与高血压有关,86%的出血性脑中风者和71%的缺血性脑中风者都有高血压病史。高血压引起脑中风的病机,主要是加速动脉硬化,长期高血压导致小动脉管壁发生病变,管腔变硬,内膜增厚,管腔变狭窄或闭塞,使脑组织缺血缺氧,导致脑中风。糖尿病引起脑中风,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约有20%~30%的脑中风病人患有糖尿病,因为糖尿病是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紊乱,形成高脂血症,加速了动脉硬化。由于动脉弹性减弱,内膜粗糙,易造成血小板在动脉壁上附着,所以易导致脑中风。
脑中风病的好发人群,多数以中老年人为多,大约90%的脑中风发生在40岁以上的人,男人比女人更易发生脑中风。患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的人脑中风发病率是正常人的7倍。因此,脑中风的高危人群主要集中在:高血压病人群、心脏病人群、糖尿病人群、高脂血症人群、高血粘症人群、有烟酒不良嗜好人群、高盐饮食人群、长期口服避孕药的育龄妇女、过于肥胖的人群中。另外,小心眼也容易诱发脑中风。
脑中风预防的关键问题
问:脑中风病怎样预防?
答:脑中风病的预防主要是未病先防,治病未然,已病早治,防微杜渐。怎样才能做到未病先防?就是顺应自然,调摄机体,饮食有节,起居有常,锻炼体质,广开胸怀,保持乐观,平衡心态,这样才能心理健康,免除疾患。已病早治,注意脑中风的先兆,防止脑中风的诱发病症,控制脑中风的复发因素。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很多人因为压力大,变得“小心眼”了。总是想不开,总想着不愉快的事,从而影响睡眠质量,导致神经衰弱和内分泌紊乱。80%的糖尿病人都是内分泌紊乱,这必然会增加脑中风的发病率。所以,生活中凡事要想得开,保持好心态,毕竟生活是单行的旅程。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3个半小时,3个半分钟”对于预防脑中风具有重要意义。
“3个半小时”即早晨活动半小时;中午休息半小时;傍晚散步半小时。早晨起来先活动半小时,做操、走路、打太极拳、慢跑、或做些别的运动,要因人而异,适可而止。中午睡上半小时,这是人体生物钟的需要,是正常生理反应。睡眠专家发现人类的身体倾向“两段式”睡眠,一次在晚上,中心体温和情感都要下降,另一次发生在下午,但程度较轻微,中午睡上半小时,可以使血压有了个低谷,可以保护心脏。其次是晚上6时至7时慢步行走半小时,这样可以改善晚上睡眠,晚上睡得香,可减少心脑血管病的发生,正如古人言:饭后百步走,能活九十九,就是这个道理。
“3个半分钟”即醒来躺上半分钟;起来再坐半分钟;然后两腿放在床沿上再下垂半分钟,就可以减少或有助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突发的机率。为什么有些人白天好好的,晚上说死就死了呢?昨天还是他,怎么就死了呢?他夜里起床上厕所太快了,突然一起床,眼前发黑,脑缺血,体位性低血压,天旋地转摔倒,有的脑袋摔破了,有的心脏骤停。因为突然一起床,一下子血压低了,心肌缺血,脑缺血,造成了梗死、猝死、卒中。所以,生活中做到3个半分钟,养成好习惯,不花一分钱,可以预防脑中风。
问:得了脑中风后怎样控制复发?
答:中风病人由于生活不便,语言困难,往往产生悲观情绪,焦虑急躁,有伤脏气、经气,所以要保持乐观向上的好心态。多清淡饮食,多食含纤维素的蔬菜、水果、坚果,不宜过饥、过饱,要定时定量。长期坚持,会有益处。忌烟、戒酒,控制血压、血糖,对于防止脑中风复发很重要。有研究显示,吸烟者导致缺血性脑中风的发生是不吸烟者的2倍,对出血性脑中风而言则是不吸烟者的4倍。一个过量饮酒的人脑中风病发病机会比一般人高一倍以上,每天喝3听以上啤酒的人(每听为400毫升),比滴酒不沾的人,患脑中风的危险性大约高3倍。脑中风病人在基本恢复以后,还要每天坚持锻炼,防止过劳。经常坚持体育运动,可以提高抗病能力,增强心脏功能,改善血管弹性,促进血液循环,提高脑血流量,促进新陈代谢,改善血液运行,防止动脉硬化。在四季交替时,脑中风病人要注意防护,因为在气候突变的情况下,机体一时不能适应,很可能导致脑中风复发,所以在季节气候变化的时候,要注意防护,减少复发率。
夏季人体出汗较多,而老年人体内水分较少,夏天身体容易缺水。身体缺水会使血液黏稠,对患有高血压、高血脂症或心脑血管病的老年人来说,这会使输向大脑的血液受阻,增加脑中风的发生机率。此外,对中老年人,特别是对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来说,室内空调冷风嗖嗖,室外炎热大汗淋淋,忽冷忽热的气温更易使其发生意外。因此要特别加强警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