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做梦都想着它
(北京大学保送生 肖伊康)
我在高中的三年时间里取得了一些成绩,如果说经验,总结起来无非如下一句话:“对于知识的汲取,就得连做梦都想着它。”家人和一些亲近的同学都知道,我的呓语中,绝大多数都是数论、组合、力学定律甚至某些完整的化学方程式。
我的那点成绩,离不开这种状态。而要为自己营造出这样的状态,至少需要做好三件事。
赤诚。我在学习时绝无它念。研究一个问题到深处,什么下课、放学、玩耍,一概视而不见,抛之脑后。有一次解一道物理难题,独在小屋,自己与自己大声争论,十几小时不吃不动。难题被攻克时,那种快乐是难以描述的。同时,我的学习不为名次,不为考试,甚至不为升学,学习就是学习,学会了,消化了,再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代数与几何融汇,物理和化学贯通,数学在哲学运用……凡此种种,交叉往复,循序而进。每天都在向更高、更深、更精跨进,乐在其中。此谓之:赤诚。
灵动。好多东西,都可成为头脑灵动的催化剂。我在以赤诚的心态专心学习的同时,还经常摆弄一些“副业”,正是这些副业,使我的思维能够长久地在知识的海洋里畅游而不乏味、不疲倦。学习之余,我自学《标准日本语》,而且将学到的异国语言加以运用。我能够熟练地以日语唱出数十首邓丽君的歌曲,对中岛美嘉、谷村新司的歌曲也有所涉猎,那首深沉且励志的《斯巴鲁》,我就经常在安静的夜里哼唱。思维,就像星辰,熠熠闪亮。此谓之:灵动。
利人。课余,我坚持长期做的一件事,就是义务为同学讲课。在唐山一中,绰号“大哥”的就是我,却并非那种江湖大哥,而是解决学习难题的大哥。由于我不放弃每一道难题,讲解耐心,故而同学中有“解难题,找大哥”之说。我不仅在学校中这样做,还在家中为我初中的同学和循名而来的学生授课。7月到了,我同年级的毕业生都回家了,校园显得更加安静。我却还在按时上学,就是为了完成老师的嘱托——为下届竞赛班同学讲课。在这样不断的用心讲授中,增加与同学的交往,印证自己的知识。至此,或有人疑问:利人,属“德”的范畴,跟学习关系大吗?我却要说,这正是我的诀窍所在——长存利人之心,可使自己神智清明,志向脱俗,力量不尽。此谓之:利人。
对于我的成绩,许多人认为是某种神奇的东西在起作用,还有人说我吃了哪种偏方,甚至苦苦询问,肖伊康究竟吃了什么特殊的食物或补品?对于这些传说,我只感到好笑……哪有什么神奇或超常的智商啊!至于食品,我只偏爱吃土豆,曾自嘲为“土豆脑袋”,这似乎也不是什么灵药。
正所谓不着魔,不成活儿。其实,岂止是学习知识、运用知识,无论是哪个领域,何种行业,大至航天航海,小到烧饭做菜,不都需要这种连做梦都想着它的着魔劲头吗?可以想象,一旦达到这个状态,还有什么事情做不好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