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路街道里的文明事儿
(刘志英、赵珺)
走街串巷清理小广告,暑期阳光学堂里耐心辅导未成年人,到炙烤的建筑工地上调查摸底……盛夏时节,文化路街道办事处从干部到普通工作人员没休过一个完整的节假日,几乎没有按时下过班,他们齐心协力为文化路里的文明事儿而奔忙着……
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中,文化路街道办事处不断创新工作理念、改进服务方法,一桩桩惠民的举措、一项项贴心的服务,处处带动并体现了社区文明程度的提升。
不间断清理“小广告”
“将楼道中小广告联系方式进行集中统计,按照宣传服务内容分类汇总,将其联系方式纳入全街便民服务信息库,由街道统一在各社区宣传栏进行粘贴。”文化路街道办事处宣传干事边静开玩笑地说,自己为小广告免费打了整整一个月的工。
“小广告”是出名的楼道顽疾,久治难愈。在社区楼道环境综合治理中,文化路街道各社区对楼道中小广告进行照片、录像存档,分类汇总出共17个类别、320个电话条目,通过电话与服务提供商取得联系,明确要求其不得进行小广告式宣传,并在5日内与市综合执法局第七大队文化路中队进行联系,逾期不予联系者,综合执法大队将协同联通、移动、电信部门对服务电话进行停机处理。在进行统一安排、统一张贴、统一管理后,今年4月,街道投入50万余元,对全街12个非物业社区总共285栋楼、884个楼门进行统一粉刷和彻底清理。为避免出现反弹现象,街道在社区实行民主自治化的楼道管理模式,在楼道口悬挂便民服务栏用于张贴便民服务信息,将每个楼道的整治工作交由社区各楼门组长负责,由楼门组长本人或发动党员、居民认领楼道综合整治“责任田”,采用无偿或低偿的方式实行动态保洁、常态管理。
居民惊喜的发现,楼道内多年来挥之不去的小广告没了,而且整整3个多月来没再“复发”。文化路街道在文明城创建工作中的努力,让境内居民体会到了实实在在的幸福。
搭建未成年人的社区乐园
星期一,如期开课的文化楼社区暑期阳光学堂一大早就迎来了一批小读者。他们在青少年图书室里挑选、阅读自己喜爱的图书,社区还专门安排辅导员指导他们阅读。
为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深化文明城市创建,文化路街道文化楼社区始终把未成年人工作作为社区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社区在市民中心开辟出专属场所,建立未成年人读书阅览室、青少年之家、未成年人心理咨询室、绿色网吧等6个活动单元,并制定了相关工作制度。心理咨询室配备了心理健康辅导人员,与驻境路北实小、开滦一中初中部等学校联合开展了“青少年阳光课堂”等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活动;未成年人公益性电子阅览室安装了教育局、文体局统一设计的规范的电子阅读系统,未成年人可以在网上亲手检索书本上见不到的海量图文信息、文学作品。
与此同时,全街15个社区整合办公资源,全部建立起社区未成年人活动室、家长学校、社区未成年人教育协调组织、社区未成年人教育工作队伍等8个工作平台。建立完善了各活动室工作制度和管理员制度,并设立专人负责活动日常维护和未成年人活动辅导,帮助家长解决了学生放学后、家长下班前及节假日未成年人的失管失教问题。
文明城创建无缝隙是文化路街道在创城工作中的口号,这一理念不仅体现在环境治理、服务行业文明程度的提升等之中,更体现在对境内人口的管理和服务中。街道境内目前有施工场地10个,街道把创城工作的半径从境内居民、商户等延伸到了大量的农民工之中,筹备在项目建设工地上建立健全工地党组织和工会组织。街道出台了《关于加强境内建筑工地流动人员管理的意见》,对管理工作任务进行了详细的分解,包括调查摸底、创新组织形式、开展教育培训、建立管理制度、做好服务工作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