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的歌声寄深情
市截瘫疗养院纪念建院30周年
(金鑫、陈睿颖、李艳辉)7月27日,我市抗震35周年纪念日到来之际,市截瘫疗养院举行纪念抗震35周年暨庆祝建院30周年活动。当天,该院休养员代表以饱含深情的歌声、诗朗诵等形式道出了心中的感恩之情,表达了回报社会的美好愿望。
市截瘫疗养院于1981年5月投入使用。30年前,为了安置全市3817位在震灾中造成截瘫的患者,我市在市、县、区建立了18所截瘫疗养院,唐山市截瘫疗养院是其中最大的一所。建院30年来,该院走过了光辉而又不凡的历程:服务范围在不断扩大,从单纯收养截瘫病员,发展成为集截瘫、老年病、精神病于一体的医养结合的综合性疗养院,同时每年定期为散居的地震截瘫人员进行爱心义诊活动,近日接收了18名被确定为民政对象的无家可归的流浪人员;诊疗水平不断提高,积累了医疗、康复、护理、管理及后勤服务等方面的工作经验,不断探索出了截瘫并发症、精神病、老年病康复、医疗、护理与管理的新方法,2007年被批准为唐山市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定点医院。多年来,该院曾受到多位国家、省、市领导的高度关注,连续21年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市级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和市级文明单位;先后荣获“省一级福利院”“残疾人之家”等称号。自2003年起被省委、省政府连续6年授予“省级文明单位”荣誉称号。
当年的震灾摧毁了休养员的身体,却未击垮他们的精神。多年来,该院涌现出了一个又一个令人感动令人钦佩的典型形象:李冬梅多年来奔波于省(市)、国家甚至国际残运会,共摘取了32枚奖牌;姚翠芹坚持笔耕不辍,在写作和绘画领域都取得了较高成就;杨玉芳、高志宏擎起手中的笔,创作了一首又一首诗歌……他们,塑造了我市地震截瘫患者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强者形象。在纪念建院30周年活动中,休养员王莹的发言道出了大家的心声:“微笑着生活,尽全力奉献,是我们对党和政府,对社会的最大的回报!”
图为7月27日,在唐山截瘫疗养院纪念抗震35周年暨建院30周年大会上,截瘫疗养员表演《感恩的心》。本报记者闫军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