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信息网
唐山
您的位置:唐山信息网 > 唐山新闻资讯 > 唐山
35年的难忘记忆
发布时间:2011/7/28 19:40:03 | 人感兴趣

35年的难忘记忆

  (信宝忠)

  今年7月28日是唐山大地震35周年。每年的这一天,那段刻骨铭心的记忆便会涌上心头。

  地震前,我家住在路北区偏坡铁路平房,那时我在古冶车辆段当检车员。1976年7月27日下午,下夜班的我坐火车到天津参加铁路分局通讯报道会议。当天晚上,天津出奇的热,尽管招待所的吊扇不停地吹,我仍一个劲地擦汗,难以入睡。28日凌晨,正当我迷迷糊糊睡入梦乡时,不知谁连喊了几声“地震了,快跑”!随即楼道传来一阵阵喧杂声。房屋的玻璃窗不停地晃动,噼里啪啦响成一片。我下意识地从床上抄起床单披在身上,从三层楼的房子里跑出来,随着人群往楼下跑。到了楼下一层,外面天空漆黑一片,下着小雨。我用楼下的铁路电话给古冶列检所打电话,结果是占线声,始终打不通。无奈只好在楼道一直焦急等到天亮。唐山联系不上,天津又接连发生了几次余震,眼看着招待所食堂的烟筒倒塌下来,我的心情更加沉重。地震后,会没开成,还不时传来大地震在唐山方向的消息。我们聚在天津铁路分局办公楼,焦急地询问和等待唐山的音讯。到了当天下午,分局领导让我们在唐山、丰润、秦皇岛居住的20多人作为天津铁路分局震情调查先遣组成员,下午15点多钟从天津北站冒着小雨,乘坐装满石碴的列车往唐山方向开。我坐在石碴车上,头上顶着一块塑料布,遮着风雨,心情随着东去的货车更加焦急。临近17点,石碴列车停靠在北塘站前方,我从车上站起来一看,只见前方的信号灯柱向一侧倾斜着,再看铁道线,不禁吸了一口凉气:钢轨七扭八歪地躺着,如同一条曲线伸向远方,有的区段钢轨与枕木已经脱离,列车如果再走,肯定要脱线。看起来再坐货车是不可能了。我只好跳下车,徒步沿京山铁道线往唐山方向走。沿途看见一拨拨从唐山方向走过来的人群,当我们询问唐山的情况时,他们几乎都异口同声地说“唐山都震平了,一个人都没有了”。走到茶淀站,已是29日凌晨3点,雨依然淅淅沥沥地下着。站内一片漆黑,饥饿、困乏的我从背包里掏出一份报纸。这是我在27日到天津后买的《人民日报》。我犹豫再三,还是没舍得把它垫在地上当坐垫用。于是这张报纸也成了我终身难忘的一份记忆。

  徒步沿京山铁道线走到汉沽大桥时,解放军战士早已全副武装守护在大桥两侧,再看桥梁倾斜着,钢轨拧成了麻花状,有的钢轨甚至直立起来,整座大桥严禁通行。我们赶紧掏出铁路分局的证明信,这才放我们过桥。我们20余人提心吊胆、小心翼翼地走过了摇摇欲坠的大桥。

  7月30日,也就是我25周岁生日的这天中午,我历经千辛万苦从天津走回唐山已成一片废墟的家,父亲不幸遇难,母亲被砸坏了腿,在丰润工作的姐姐用汽车把母亲接到丰润救治。当年我大哥在上海学习,弟弟在北京部队当兵,家里只有我一人,住在邻居帮我搭建的一间防震棚里。我清楚地记得8月3日这天上午,街道通知每家出一人领取救灾物品,那天我领了一箱军用压缩饼干和一条绿色黑隐格的线毯,在当时家里物品全被砸在废墟里的情况下,这条线毯绝对是不可多得的奢侈品。我用这条线毯当被铺褥,遮寒挡风,陪伴我度过了地震初期难以忘记的日日夜夜。从砖头压油毡的防震棚,挂苇帘、抹墙灰的简易房,到震后第一批正式房,以及大平米的商品楼,每次我搬家时看到这条线毯,都不由自主地回想起地震时的件件往事,心久久不能平静。每次我都要晾晒后再小心翼翼地叠放好,随我一起搬到新居。有人说:“现在这样老掉牙的线毯早就没有人用了,你还当宝贝收拾着,干脆扔了算了。”我却觉得这条线毯见证了唐山大地震后全国人民对唐山的真情关爱和无私援助,是我今生难以割舍的宝贵财富。

  去年,唐山大地震34周年前夕,我把珍藏了34年的绿线毯捐赠给了唐山地震博物馆,作为文物收藏。每次我到地震博物馆看到这条绿线毯,总会想起唐山大地震时那些难以忘怀的往事,永远铭记唐山大地震那个特殊年代的人间真情。

.
网站备案:冀ICP备18033322号-4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友情连接 | 留言反馈 | 人才招募 | 网站地图 | 唐山热门关键词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Copyright © 2004-2026 www.china031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唐山信息网 隐私政策 服务协议 技术:唐山网站建设 冀公网安备13024002000481号
Published at 2025/11/16 21:14:30, Powered By WRMPS v6.5.0(ACC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