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电子眼” 期待更完善
监控摄像头被人们形象地称为“电子眼”,随着居民对生活安全度的重视,越来越多的小区内安装了监控器。虽然监控的数量质量各不相同,但是目的都是为了小区居民的安全。但近日记者走访发现,一些小区的“电子眼”存在“瑕疵”,其管理有待进一步完善。
有“电子眼”的小区居民安全感强
在长宁道附近的一个小区内,大门右侧墙上装有一个长方形的摄像头,正悄无声息地记录着大院居民进进出出的情况。“小区内安装了8个摄像头,所有摄像头摄到的图像内容都将出现在监控室的电脑屏幕上,屏幕上分别播放着小区内8个不同地点的情况。”一名正在执勤的保安人员说,每天都有保安24小时监护着小区,每天监控的内容都将储存在电脑里。如果第一时间发现有可疑现象,保安将马上赶到现场。
“选择在这个院内租房子就是看中这里的监控设备完备,有安全感。”来唐打工的张丽霞对记者说。 “以前租的房子偷盗现象很严重,弄得人提心吊胆,现在这个小区安有‘电子眼’,治安比以前的小区好很多。”
在值班室里,记者看到桌上放着一台监控电视,通过视频可以清楚地看到院内各条通道的实时情况。“这些设备可以清楚地看到被监控的8个地点,非常方便。”值班室人员告诉记者,小区的监控设备是24小时开启,并且每天的监控内容能在电脑里自动保存7天。
部分小区“电子眼”失明
“我们小区这套监控系统,装了刚一年多,可是那个摄像头被风吹偏后,就那样监控着天上,也没人管!”8月1日,记者在某小区采访时,一位老人指着小区路口的一个摄像头幽默地说。
在该小区监控室,记者看到,大屏幕上分别有20个小画面,对应着北门、南门等20个要道口的电子眼所监控的情景,有6个小画面无信号,2个画面被风吹偏后,一个灰白一片,一个照到了一堵墙上。其余画面虽然能看到人来车往,但也像蒙了层灰,不清楚。
对于那些不能起到监控作用的设备,值班人员为难地说:“这些东西不是被风吹偏了,就是信号不稳。那几个没信号的监控器,很长时间了都是信号时有时无,这种高科技的东西,我们也不敢随便动。”他称,这套系统自去年5月份安装至今,只是哪儿坏了叫厂家修哪儿,也没擦洗过监控头。
张女士说起小区监控摄像头就连声叹气,今年春天,她和亲属购物后打的回到小区楼下,下车时将东西落在出租车后备厢里忘拿了。当时也没记住车号,也没有要发票,更没留意是哪家出租车公司的。后来,她打电话到每家出租车公司询问也没找到,又调出小区监控录像查看,可是查看的录像模糊不清,根本看不清车号。
某小区物业负责人程经理告诉记者,虽然小区是唐山最早安装摄像头的小区之一,但至2009年,小区摄像头因老化,系统主机无法运行,摄像头的摇杆无法摆动,只能摄像,不能录,实际上已经瘫痪。
就在今年初,才经过一次全面维修,但前不久,仍出现了机器故障,有的“电子眼”患上“夜盲症”,夜间的录像根本看不清楚,据程经理称,是因为市面上的“红外摄像头”有些并不具备真正意义上的红外功能。另外,也有线路老化、零件失灵的原因。
据程经理介绍,同样是监控系统,其性能却有很大差别,比如同样是20个摄像头的监控系统,其价位从二十多万元到五六十万元都有。贵一点的带红外的摄像头,再加上充足的补光,晚上效果就不会太差。有的小区图省钱,设备清晰度跟不上。同时,一套监控系统要好好运转,每年的维保费用也不少,摄像头需要定期擦洗,零部件需要及时检修,很多物业都是哪儿坏了才修哪,有时因为费用高,和维修厂家谈不拢价格还迟迟修不好,只要业主不投诉,能推一天是一天。
程经理的说法得到了安防行业内人员的证实,一安防行业内人员告诉记者,安防设备的安装维护相对简单,关键是使用者要及时与安装公司联系,才能从根本上保障设备的正常运行。一些单位即使发现监控设备运转出现问题,往往因为怕麻烦,也懒得处理。有时候,甚至是安装公司工作人员主动发现问题,请求对方进行维护。他表示,“确实需要有关部门制定严格的规定及监督机制,才能让这些‘天眼’发挥最大的效力,变成预防犯罪的‘天网’”。
小区电子眼如何规范使用
一方面是居民过高的期望,一方面是监控摄像没能提供有用线索。记者采访时发现,出现这些情况,跟摄像头的规范使用有很大的关系。
记者了解到,虽然不少小区都安装了监控录像,可是,监控摄像头该指向哪里,录像该保存多长时间,居民在有事的时候能否查看等等环节,居民都不是很清楚。
由于监控设备的储存空间即“硬盘”太小,导致某些安装监控设备的小区监控录像只保存不到一周时间。而小区的多数居民则以为,录像会保存一个月甚至更长时间。
另外,去哪里调出录像、需要出示什么手续,很多人茫然不知。
郑先生想查看录像被告知必须先得到辖区派出所的允许,记者在采访其他小区物业时,居民查看监控录像有的不需要这样一道手续。记者也就此问题咨询相关部门,得到的答复是,对小区监控录像的查看,是否应征得警方同意尚没有硬性规定,但通常的做法是,因为监控摄像涉及案件证据问题,所以一般还是通过警方比较好。
本报记者闫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