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网唐山8月15日电(单宇、张光明)日前,在首都北京举行的一次书画作品拍卖会上,唐山书画家张凤生的国画作品《骏马腾飞》受到与会者的一致竞相追捧,并最终以全场最高价拍出。

张凤生作品。单宇摄
当日张凤生拍出的这幅国画作品《骏马腾飞》,长2.45米,宽0.9米,画的是八匹在草原上腾飞的骏马,画法上介于大写意与小写意之间,笔力刚劲,率意大气,远远望去,犹如在战场上果敢无畏、奋力向前的勇士,给人以力量,给人以信心,给人以士气,给人以希望。拍得此画的刘先生满脸喜悦地说,这幅《骏马腾飞》既有徐悲鸿的风格,又有黄胄的笔法,融会了名家们的精华,在国内众多画马画家中,可谓独树一帜,少见得很。

张凤生作品。单宇摄
张凤生现为河北美协、河北书协会员,系河北青少年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唐山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唐山市硬笔书法家协会常务副主席、河北科技大学艺术系客座教授、全国百名优秀中青年书法家。
熟悉张凤生的人都知道,张凤生不但是一位出色的书法家,更是一位水平十分了得的画家。在唐山、河北乃至全国的书画艺术界,书画皆能者寥寥无几,而张凤生就是这样一位既能书又可以画,而且书画都十分出色的艺术家。

张凤生作品。单宇摄
自幼生长在农村的张凤生,八、九岁时就已经对书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那时,张凤生的几个舅舅都很爱好书画。受舅舅们的熏陶,张凤生整天写、画个不停,并且几乎到了痴迷的程度,即使在外屋给做饭的母亲烧火时,他也要抓空儿跑到屋里,拿起笔写、画上几笔。令家人欣喜的是,张凤生字写得不但漂亮,画画得也好。

张凤生作品。单宇摄
在绘画上,张凤生尤其爱画马和鱼。那时,为了画好马,张凤生总往生产队跑。在生产队的马棚里,张凤生一蹲就是一小天,趴着的马、立着的马、睡着的马、吃草的马、撒欢的马……马的每一个姿势、每一个动作,张凤生都观察得十分仔细。回到家后,张凤生则偷偷躲在一处,将观察所得一一画在纸上,如此反复,收获颇大。为了观察动态马的一举一动,更好地掌握动态马的画法,经家人同意,十几岁的张凤生在暑假里主动承担起了为生产队义务放马的活儿。炎热的夏日,在离村七八里远的草地上,张凤生与马儿整天相伴,一连几年不曾间断。在他的写生本上,无数次地记录了动态马的各种神态。工夫不负有心人,在张凤生中学毕业即将踏上工作岗位时,他笔下的马已经相当纯熟。一位当时来玉田写生的国内专门画马的大家看过张凤生笔下的马后,不住地赞叹,连称张凤生是绘画天才,并预言张凤生将来必成为国内画马的高手。

张凤生作品。单宇摄
为了能画好自己喜欢的鱼,张凤生经常到河沟子旁观察鱼的动作习性,大夏天,蚊虫叮咬,可他全然不顾,在河沟旁一蹲就是半天;这还不够,他还在家里安置了一个大鱼缸,把各种各样的鱼买回家中养起来,平时只要有一分钟的空儿也要凑到鱼缸旁观察一番。
参加工作后,张凤生依然画马画鱼不辍。一次去北京办事,在新华书店购得了一本徐悲鸿画马的画册,从此开始对徐悲鸿的画马技法钻研不止。三十年来,张凤生在用墨上、笔法上,以及画马的神态上等一一传承了徐悲鸿的功力。难怪一位国内书画评论家看过张凤生画的马后,称张凤生是徐悲鸿没见过面的亲传弟子。

张凤生作品。单宇摄
在画马上,张凤生不但取法一代大师徐悲鸿,还受当代绘画大师黄胄影响颇深。上世纪九十年代,一次偶然的机会让张凤生结识了黄胄,并在绘画上蒙得了黄胄先生的爱惜和指点。从此,张凤生在画马的技法上更加日益精进,并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张凤生作品。单宇摄
画鱼上,张凤生在坚持写生同时,一样不断虚心向国内画鱼高手学习请教,从而逐步掌握了画鱼的技法。如今,张凤生笔下的鱼同他笔下的马一样,都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称誉。张凤生的鱼用笔老到而不板滞,设色淡雅而不灰暗,墨的浓淡深浅也常有变化。一幅四尺对开的宣纸上,黑红两条鸳鸯鱼,怎么瞅怎么好看,想什么就有什么,说动则动,说静则静,其时时处处彰显出的质感、美感,如不是融入了一种灵动的思想与精神,如何为之?

张凤生作品。单宇摄
多年来,伴着张凤生书画艺术的成功,其作品已在中国文艺家、青年文艺家、中国文艺报、中国书画报等多家国家、省媒体报刊上发表数百幅,数十幅作品漂洋过海被国际友人收藏;作品还多次在国家、省级书画大赛上获奖。2005、2006两年中,张凤生先后参加了首届及第二届“百花争艳”全国百名优秀中青年书画家进京邀请展,并和全国知名书画家一起到中央办公厅等国家机关部委参加大型笔会活动,其现场所作书画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称好。2010、2011两年中,张凤生还与中国书画家代表团远赴台湾、俄罗斯进行书画交流,每到一处,其书画作品都受到了广泛关注和青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