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提醒:对蜱虫叮咬要警惕不要恐慌
近一段时间,经常有市民打电话到255医院病毒科咨询,有的市民担心被蜱虫叮咬后患蜱虫病死亡。该科主治医生告诉记者,市民不要谈蜱色变,一定要消除恐慌心理。
7月28日至8月15日,解放军255医院病毒科共接诊蜱虫叮咬患者9人,其中路南区3人,丰润区2人,路北区1人,开平区1人,丰南区1人,乐亭县1人。目前有2名已过观察期,其余仍在观察中。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发热、白细胞、血小板减少等蜱虫病的症状。
蜱虫是一种靠吸多种动物血为主而生存的寄生虫,叮咬不同动物的血时,可将一种动物身上的细菌、病毒,携带到另一种动物上而传播疾病。人类是高级动物,当蜱虫达到一定密度,叮咬人类是正常的, 通过先叮咬动物后叮咬人类,把动物身上的细菌、病毒传播给人类,也是有可能的。
目前被蜱虫叮咬后,出现的蜱虫病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由病原体嗜吞噬细胞无形体引起的无形体病,主要表现为发热,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和多脏器功能损害;另一种由于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所致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发热、乏力、全身肌肉酸痛等类似感冒症状。
被蜱虫叮咬及蜱虫病多见于5至10月,这是因为夏天人们衣服穿的很少,皮肤暴露多,天气炎热,出汗较多。蜱虫对动物和人们汗臭很敏感。同时夏季动物活动频繁,也为人类与动物的接触提供了条件。
并不是每个被蜱虫叮咬的患者都患蜱虫病,被蜱虫叮咬后是否发病取决于以下几个方面:1.叮咬时间长短。2.蜱虫是否携带细菌或病菌。3.细菌或病毒毒力的大小。4.患者年龄大小、体质强弱。5.患者是否有其他慢性疾病等。
被蜱虫叮咬后,蜱虫病的发病率很低,死亡率更低。例如:山东青岛,到目前为止共接诊蜱虫叮咬患者百余例,尚未发现蜱虫病的患者;浙江省有个位数散发蜱虫病,除一例82岁老人被叮咬后发热不退,最后因为原基础病死亡外,其他都已治愈。河南省某地区,茶农几乎大部分都被蜱虫叮咬过,但近4年患病人员只有几百人,死亡十几人。
蜱虫在唐山地区并不活跃,从今年7月底才开始发现被叮咬患者,到目前只有9人,且无发热及白细胞、血小板减少病人。
医生再次提醒市民,被蜱虫叮咬后切勿自行强行取出,这样容易将其口器及倒刺留在皮内,引起继发性疾病。一定要到正规医院,由医生将整个蜱虫全部取出并做局部处理。一定要按照医生的安排,定时测体温,定时化验血常规、肝肾功能,14天内发现发热、乏力、周身酸痛等类似感冒症状,应立即来医院住院治疗。早发现、早治疗,多数都可治愈,耽搁最佳治疗时期,就等于无药可治。
(邵利 梁赞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