胭脂稻今年扩种50多亩将于10月上市
(记者盛东文进)昔日皇家贡品,即将端上市民餐桌!近日,记者来到玉田县亮甲店镇,看到了唐山顺新食品有限公司种植的50多亩胭脂稻。
长约10厘米的胭脂稻穗刚刚长成,植株高约1.3米,两三厘米长的稻芒呈粉红色,生长整齐而健壮。今年63岁的胭脂稻种培育者李明介绍,该公司今年种植了50多亩胭脂稻,聘请他为技术顾问,按照现在的长势,估计每亩胭脂稻产量约400公斤,准备在10月份成熟后深加工成礼品进行销售。该公司已申请注册“御田胭脂稻”商标名称,并设计出产品包装。
为了栽植胭脂稻,该公司对土壤进行了化验,栽植前采用沼渣等有机肥做底肥。该稻种充满野性,生命力旺盛,抗病性强,在管理上比较粗放,生长过程中不用喷农药、施肥。李明颇为自豪地说:“我从1973年开始栽植胭脂稻,种了30多年,从未喷过农药。”
这是胭脂稻第一次大规模种植。将父亲留下的几颗稻种珍存起来并逐渐推广种植,李明心里颇为欣慰,更希望在今年试种成功后大面积推广。李明非常珍视保持品种的优良品质,也在“胭脂稻”的原产地——丰南区王兰庄自己的家里种植了4亩多。
胭脂稻是我市丰南区王兰庄镇特有的珍稀特种稻,至今已有300多年的栽培历史,曾经被列为贡品。据《丰南县志》记载,胭脂稻特点是出饭率高,饭粒回锅三次不仅不烂,还可伸长三倍左右,俗名“三伸腰”。丰南栽培胭脂稻始于清乾隆元年(即1660年)。1954年,毛主席在查阅古籍时得知王兰庄产胭脂稻,曾给河北省委写信询问此事。
据清代刘廷玑的《在园杂志》和《顺天文化府志》记载,清康熙东巡时,民间官绅进贡红米,煮熟后色红如胭脂。康熙品尝此米后,赐名“御田胭脂米”。在《红楼梦》第五十三回“宁国府除夕祭宗祠”中描写黑山村乌庄头交租,有“御田胭脂米两石”的记载;在七十五回中写道:贾母因问道:“有稀饭吃吃些罢了。”尤氏早捧过一碗来,说是红稻米粥。此处的红稻米便是胭脂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