藕园印象
到苏州玩,去了藕园。
藕园始建于清朝初年,同治13年(1874年)由苏淞道台沈秉成扩建,保留至今。新颖处是一宅建有两座花园,遂称藕园,也寓夫妇双栖之意。藕园三面环河,设有南北码头,这种出门既是河埠的设计,堪称藕园的特色,在苏州其他园林中并不多见。
进入藕园,穿过门厅、轿厅就是主体建筑:载酒堂。室内八仙桌太师椅摆放有序,满堂红木家具沉稳大气,透着一种历史的沧桑。
我们来到藕园的东花园,东花园面积很大,其景观设置假山为主,水池为辅。一座重檐起脊,雕梁画栋的建筑位于园子最北面,名为“城曲草堂”,是当年主人用来会聚亲朋好友,饮酒作赋吟诗联对之处。门窗皆饰精美的木雕,刀法细腻,形象逼真。厅前红油柱上,一副草书对联引人注目。
上联:卧石听涛满衫松色,
下联:开门看雨一片蕉声。
我想,看到这副对联的人,怕是都要引发无尽的遐想吧。
让人印象深刻的是东园主景——黄石假山。假山筑于“城曲草堂”楼厅之南,石块大小相间,堆砌逼真,恍如天造。假山东半部较大,自厅前石径拾级而上可通山顶,山顶建有平台,可供人赏景,平台东面,山势增高,人站上去犹如站在悬崖旁。假山西面较小,自东而西逐级降低,至水池边而止。
假山的东西两山体之间有条通道,南北贯通宽一米左右,两侧石壁直上直下,人行其中,犹如穿行于山谷间。山后池塘边散植着榉树、桂花、丁香、芭蕉等十余种花木,微风吹过,或轻摇,或劲摆,各显风姿,平添了山林野趣。
转过假山,一弯池水在假山根下向南面伸展,有小木桥曲曲折折架于水上,水池最南端有一阁跨水而筑,称“山水间”,飞檐挑角,隔山与“城曲草堂”相呼应,形成山依水为雄壮,水倚山显阴柔的优美景色。园子最南端建有一楼曰:听橹楼。昔日,园外城河上小船来往不绝,皆有一只大橹摇摆,登楼可听橹欸乃之声。
西花园面积略小,以书斋为中心,前有月台宽敞明亮,后有小院幽雅清秀,显得书卷气十足。
在苏州众多的园林当中,藕园如小家碧玉,她没有虎丘的大气,也没有拙政园的华贵,亦没有枫桥的沧桑,却不经意间,宛如回身轻拂袖,兰指捻桃花的古典少女,观之让人砰然心动,看了使人留连忘返。 史有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