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驴友挑战玉珠峰18
登山绝不是时尚的标签
我们3名唐山驴友一直与杨向导走在一起。“狼眼看世界”身体渐渐疲惫,交流了几次,他都说能坚持;“司务长”体力最好,记者次之。玉珠峰顶就在前方约300米处,可以说志在必得!
图1
9点多,我们还在雪坡上走走停停之时,前方头顶上突然传来兴奋的呼喊声,第一拨冲顶队员已经成功登顶,记录的时间是9点37分。峰顶沿着踩踏的雪痕有一个豁口,大家正蹒跚着走上去(图1),然后张开双臂大声呼喊。此时,我们3个人距离顶峰约200米,雪坡有60至70度,有的地方雪深超过膝盖。
“狼眼看世界”依旧闷头前进,先是自己喊10步停下休息一次,后来改为五六步休息一次。
我们攀爬这最后的200米用了大概一个小时。快接近山顶的时候,往下撤的人与冲顶的人形成了“肠梗阻”,稍稍影响了速度。我们3个人中,“司务长”最先到达山顶。“狼眼看世界”到达顶峰没几步,就一屁股坐在了雪地上。记者随后赶到,也感觉浑身瘫软,赶紧坐下。
低头喘息一阵后,记者开始欣赏这“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美景——常年银装素裹、海拔6178米的玉珠峰峰顶略成簸箕型,长、宽均约30米,东南西三面略高,中间和北侧略低洼。山顶东南角的最高处有一个已被暴风雪吹斜的高约四五米的三角形铁塔。
关于这个铁塔还有一段故事:一支外国登山队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曾登顶玉珠峰,以为是“未登峰”,结果看到这个铁塔后抱头痛哭。据说,早在上世纪50年代,解放军的测绘人员就已登临峰顶并安装了此塔。
图2
“狼眼看世界”找出资助我们此次活动的我市“山野社”户外用品有限公司的旗子,请向导为我们照了几张“坐相”(图2)——实在是不想站起来了,因缺氧、疲惫而浑身松软发麻。我们3人都是我市狼群户外俱乐部的成员,也是唐山人首次以团体的方式全部成功登顶6000米以上的山峰。
不一会儿,杨向导就催促我们下山,按照常识,玉珠峰中午12点左右高空风开始强烈,下午两点左右开始有降雪。
周围群山莽莽。我们大概在峰顶停留了15分钟,便与向导一起开始下撤。
图3
“狼眼看世界”体力透支严重,刚往下撤几步就拄着冰镐休息,很疲惫的样子(图3)。玉珠峰发生的山难,大多在下山途中,主要原因就是体力消耗殆尽、精神上比较松懈。我们当时的优势是天气较好,时间上也非常充裕,在心理上没有丝毫恐慌。
上午12点多,我们边走边停、斜腰拉胯地勉强“挪”到突击营地。记者感觉骨软筋酥、几乎没有意识,看到尚未收拾的帐篷倒头便睡。
感觉睡了没多久,协作组来收拾帐篷,我们必须睡眼惺忪地继续往大本营方向撤退,约5公斤重的背包是难以摆脱的煎熬。“司务长”体力尚好,帮“狼眼看世界”分担了背包的大部分重量。
“蒋老头”想雇个向导帮他背包,可对方要价2000元,他认为不值,只好自己饮尽这杯苦酒。
我们这一拨最后从帐篷里下山的驴友有七八个人,都懒懒散散地往山下走,碰到平整的石头就想坐下休息一会儿,甚至小睡一觉,但又不得不互相提醒抓紧时间赶回大本营。大家开始还说笑几句,后来渐渐拉开了距离,好在不会迷路,往山下看一览无遗,能够看到大本营的帐篷。
我们下午5点多回到大本营,整理背包、归还装备后启程回格尔木。在车上,大家几乎没有一句兴奋的谈论,都在闭目养神甚至呼呼大睡。
晚上10点多,大队人马在格尔木下榻的酒店召开了庆功宴。高伟总教练宣布,我们19人中,有14人登顶成功,“很不错,超出想象。”大家举杯畅饮。另一拨青海云端俱乐部的六七名队员全部登顶成功。
6月11日凌晨3点,我们坐上了回家的火车。
回到唐山不久,“狼眼看世界”得到通知,他被选拔为“仰望乔格里”活动两名人员之一,他的协调能力、年龄、毅力和摄像技术得到教练组的认可,他拍摄的“走墨脱”视频,曾在央视《朝闻天下》栏目播出。
图4
没几天,我们又得到消息,曾与我们一起在玉珠峰拉练的香港驴友“九龙”,与我们在西大滩分手后到巴基斯坦境内登山时不幸遇难。记者找到了一张他在大本营收拾帐篷的照片(图4)。这位沉默寡言的驴友,想在明年卖掉香港的房子、辞掉工作专门到世界各地登山。
记者希望读者朋友慎重、理智地进行登山及户外运动,这项运动的目的绝不是为自己贴上一枚时尚的标签!(完)
记者 杨文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