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成杰:“错上加错”念瓜经
(杨向军 檀咏 王岩军)
乐亭甜瓜四季香,瓜棚里面探究竟。
9月18日,我们来到了革命先驱李大钊的出生地——乐亭县胡坨镇大黑坨村,采访了“甜瓜达人”谷成杰。谷成杰指着身后的大棚,对我们说:“这个大棚是今年8月建的,种植秋茬甜瓜,在9月份上市,正好弥补市场上的季节空白。”
我们提出要去大棚里看个究竟,谷成杰爽快地答应了。刚一进棚,空气骤然变得湿热。棚内,青翠的瓜秧像士兵一样排列整齐,青涩的果实被嫩绿的叶子遮盖着,一片生机盎然。
“这些都是秋茬甜瓜,有的已经可以上市了。”谷成杰一边带我们参观着大棚,一边说,“大黑坨设施农业非常发达,大棚甜瓜是主要产品,但80%以上的大棚甜瓜都是春茬,采摘期在4月到8月之间,村里还有温室甜瓜,每年1月就进入采摘期,最长可以持续到7月以后,但每年秋末冬初仍然有几个月的市场空白期。”谷成杰就是看准了这个季节空白带来的商机,想让大棚甜瓜在秋季成熟,填补市场空当。
一个小小的大棚,就可以让甜瓜晚熟几个月?对于我们的疑问,谷成杰一脸骄傲地说:“这就是技术。”谈到自己的“甜瓜经”,谷成杰一改最初的拘束,滔滔不绝地介绍起来,“现在的大棚和温室甜瓜已经是错季生产,我还要错季之后再错季。虽然采摘期只延后了三个月,但是种植技术差异很大。对温度、湿度的控制,施用肥料的时机、用量、配比,对秧苗的嫁接等种植环节和全程的精细管理,都要一步步摸索着来,哪一个细节不到位,甜瓜的产量、品质都会大受影响。虽然第一年尝试,风险很大,但有了多年积累的种植经验和技术,我肯定能把秋茬甜瓜种好。”
谷成杰敢于“错上加错”,凭的就是过硬的种植技术。为了把秋茬甜瓜种好,他以每立方米60元的价格从迁安购买了大量奶牛粪做肥料,既无公害,又能提高产量、保障品质,他还准备上一套微喷、滴灌设备,以节水省力,他还大大增加了对瓜秧的管护频次。在离新大棚不远,谷成杰还有一个占地1.5亩的大棚,亩产甜瓜2000公斤以上,每年收入两万元左右,他要自己和自己来场比赛,看看哪个棚更赚钱。
谷成杰细心地查看着瓜秧的长势,像照看着自己的孩子,他托起藤蔓上的一个甜瓜说:“这个品种叫‘绿翡翠’,皮薄口感好,在市场上非常受欢迎!”言语中流露着喜悦,眼神中饱含着希望,仿佛瓜秧上结着的不再是甜瓜,而是一颗颗价值连城的“翡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