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晓君:把手工“布艺画”传承下去
硬纸片、碎布头、白乳胶、棉花……看似毫无用处的原材料,在赵晓君的巧手之下变成了一幅幅栩栩如生的“布艺画”。凭着30多年的“布艺画”功底,赵晓君的作品深受人们喜爱,一些作品更是走出了国门,被外国友人珍藏。日前,赵晓君向本报“新年圆梦”栏目道出了她的梦想,她希望能将“布艺画”这种古老的民间手工艺术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掌握这门手工艺术。
家住路北区的赵晓君今年54岁,儿时的她看到奶奶用布头制作“布艺画”后被深深吸引。那时起,她便和奶奶学起了“布艺画”,日常练习从无间断,痴迷其中。
参加工作后,为了心爱的“布艺画”,一有闲暇,她便拿起手边的报纸、硬纸片裁剪山水、花鸟、人物等造型。经过日复一日地练习,赵晓君的“布艺画”手工技术炉火纯青。
2001年从唐山市公交总公司退休后,赵晓君将全部心思放在了布艺创作上,创作了许多漂亮的“布艺画”。她家的地下室成了“布艺画”工作室。沉鱼落雁的西施、昭君,闭月羞花的貂蝉、玉环,栩栩如生的少数民族少女,还有许多山水、花草等各种布艺作品陈列其中,颇惹人爱。
“制作‘布艺画’时,需要在安静的环境中寻找灵感。我每天都是夜里创作,白天休息。一幅比较简单的‘布艺画’一两天就能完成。”赵晓君告诉记者。
据了解,“布艺画”是一种古老的民间手工艺术,又叫布堆画、布贴画、布摞花,还叫拨花,起源于南北朝时期。制作“布艺画”,要选用薄绫、软缎、真丝进行单层平贴或层层套叠。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布艺画”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喜爱。凭借“布艺画”,赵晓君于2003年、2004年两次获得唐山市民间手工艺品展览一等奖。
今年9月,经中国民间艺术家联合会专家评委会严格评定,赵晓君被授予中国民间艺术作品“最具收藏价值”艺术家终身荣誉称号,被特聘为中国民间艺术家联合会名誉主席。面对诸多光环,赵晓君报之一笑,她说:“‘布艺画’是我的兴趣爱好,但现在会这门手工艺术的人太少了,我想把这门古老的民间手工艺术传承下去。”有意者可与本报联系,电话15531565131。(记者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