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写沙石峪的新篇章
——记遵化市新店子镇沙石峪村党支部书记周国军
(双木林 王腾霄)
燕山深处,有一个曾经闻名全国的小山村——沙石峪,村民曾被周恩来总理誉为“当代愚公”。上世纪60年代,英雄的沙石峪人民在村党支部书记张贵顺的带领下,发扬愚公精神,创造了“万里千担一亩田,青石板上创高产”的奇迹。而今的沙石峪,新一代的党支部书记周国军继承发扬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带领村民把沙石峪变成了一个满目青山、遍地生财的宝地:以往令人生厌的石头变成了远销京津的假山石、建材石;以前让人发愁的穷山秃岭变成了一片片的葡萄园;曾经贫穷落后的小山村变成了远近闻名的旅游村,一亩田、大口井、愚公洞、纪念馆、友谊树、青年林等吸引着八方来客。
沙石峪村自然条件差,经济底子薄,如何让乡亲们走上富裕之路,是摆在党支部书记周国军面前的一道难题。经过百般思索,他在有限的土地上做起了文章,根据沙石峪的土壤性质,引导村民兴建了近800亩葡萄园,统一用“沙石峪葡萄”品牌包装销售。2009年葡萄总产量突破50万公斤,为农民增收近300万元。周国军继承、发扬沙石峪的愚公精神,将3000亩山场变成了郁郁葱葱的山林,新栽植了100亩樱桃和核桃。走进沙石峪,葡萄园、樱桃园、核桃园,园园相连。春天,繁花似锦;秋天,硕果累累。2009年沙石峪村人均收入近6000元,彻底摆脱了贫困,走上了小康之路。
近年来,周国军抓住文明生态村创建的有利时机,多方筹措资金进行“道路硬化、村庄绿化、街院净化”工程,铺设水泥街道9800米并安装了路灯,栽植绿化苗木15000株,建设景观墙1000米,改造村供水系统,让村民吃上无污染的自来水,修建了占地6700平方米村民文化活动广场和100平方米的图书室,组织村民经常开展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和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2005年,沙石峪村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周国军以此为契机,以他们特有的人文精神,加大红色旅游开发力度。他们用石头构筑特色,用农家采摘营造氛围,用创业的历史感染游客,发展红色和绿色旅游,带动农家乐的发展。现已形成葡萄采摘园4处,共占地350亩;农家院10个,年接待游客达2万多人次。修复了张贵顺故居、大口井等景观,在村广场树起一座周总理汉白玉雕塑像,还兴建了占地1900平方米的村史馆,再现了当年沙石峪战天斗地、改造家园的场面。如今的沙石峪,不仅是全国旅游示范点,更是革命传统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