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之声:学学英国人过马路
(钟岩)前不久,我市搞了一阵子旨在文明行路、平安交通的“寻找红灯止步第一人”活动,应该说颇有成效。不过笔者发现,活动期过后,违反交通规则行走的仍不乏其人。何故?究其原因还是人的素质问题在作怪。
因此,尽管马路越来越宽,但依然不断地堵塞,尤其是高峰时,真是到了举步维艰、寸步难行的地步,也正因为如此,马路上多了拥挤,多了烦躁,多了纠纷,多了事故。有一次,笔者骑车到了卫国路与西山道的交口,恰好遇到红灯,赶紧停了下来,没想到后面的一位女士朝我大吼:“走啊,走啊,等什么呢?!”我往旁边闪了一下,她毫不犹豫地冲了过去,并瞪了我一眼,还甩出一句:“神经病!”我摇摇头,无言以对。由此想到了英国人过马路。英国的马路并不宽,大多只有两个车道,立交桥也不多,但绝少有堵车的现象。因为,大多数人都遵守规则,都用规则来约束自己,另外,还会为他人着想。
笔者曾在英国留学。一次从学校图书馆出来,看到几位老人在路口过马路。老年人行动迟缓,刚走出几步,红灯亮了,这几位老人便主动后退,但等候的司机却没有马上发动汽车,而是打手势请这几位老人先通过,几位老人执意不肯,摆手让司机先过。司机也很“固执”,执意不开车,反复打手势,这样一来,就出现了一个短暂的塞车,后面的几辆车都停了下来,几位老人只好在亮红灯的情况下通过了马路……
笔者在旁边一边观察一边想,假如人与人之间都这样谦让,这样和谐,怎么会有摩擦和纠纷,又怎么会发生交通事故呢?如果有人问,在城市,最嘈杂最混乱的地方是哪里?可以说既不在商场,也不在闹市,而是在中小学放学时的门前。每到这个时候,大人呼,小孩叫,汽车不耐烦的喇叭声,小贩的叫卖声,加上横七竖八的自行车,左冲右突的机动车,真是水泄不通,插翅难逃!
而英国的中小学往往设在交通要道附近,每当学生放学或是学生集体出行过马路,来往的车辆就会立即停下来,静静地等待孩子们过马路。在这个过程中,没有人抱怨,没有人摁喇叭,更没有人趁机抢道超车。因为在驾驶员们看来,生命高于一切,孩子的生命更是高于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