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百姓本色出演正宗乡音原汁原味
市民自编自导电视短剧《唐山爷们儿》
《唐山爷们儿》剧组在弯道山码头拍摄现场
(本报记者胡杨、摄影刘云桥)“预备,开拍!”“摄像,给女主角一个脸部特写。”“反光板注意补光——”12月10日,在环城水系弯道山码头,“导演”陈可佳和他的朋友们专注地操作着几台摄像机。别误会,这不是影视公司在拍什么“大片”,而是一部由我市市民自编、自导、自演的电视短剧《唐山爷们儿》的拍摄现场。
梦想拍唐山人的故事
49岁的陈可佳一直有个梦想——通过银屏展示唐山普通百姓的生活。
陈可佳从小喜爱摄影、摄像,作为土生土长的唐山人、大地震的亲历者,他用镜头见证了家乡30多年来日新月异的变化,常常被家乡人自强奋进、努力拼搏的故事感动。“现在很多人都知道唐山是一座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城市,但很少有人了解,在唐山崛起的背后,有无数唐山人在默默无闻地做出奉献。我觉得唐山人很伟大,希望通过影视文化把他们的精神展现出来,但年轻时拍电视的门槛儿太高,没法儿实现这个愿望。”
今年7月,冯小刚的电影《唐山大地震》热映。陈可佳觉得“影片拍得很好,但没有充分表现唐山人是如何化悲痛为力量,在废墟上重建家园。”他再度萌生了以唐山百姓生活为主题拍摄电视剧的想法。然而,反对的声音接踵而至,“电视剧是谁想拍就能拍的?”爱人也劝他别不务正业,踏踏实实过日子,“咱一没文化、二没资金,瞎折腾个啥呀。”
尽管有着丰富的生活阅历和摄影经验,但陈可佳在影视剧拍摄方面可谓“一片空白”。为了圆梦,文化不高的他把生活中的点滴故事汇集起来,编写剧本,一有空就观看影视剧揣摩拍摄方法,研究视频编辑软件。“那阵子都快成了神经病!”他的爱人抱怨,“晚上睡得好好的忽然坐起来,说是琢磨琢磨剧本,一琢磨就到凌晨四五点钟。”
经过近一个月的冥思苦想,系列短剧《唐山爷们儿》的第一集剧本出炉了。陈可佳拉上几个朋友,借设备、找演员、筹备资金、策划拍摄,一个“草根儿剧组”就这样诞生了。
“草根儿剧组”的苦与乐
“我们这个剧组,都算上也就十来个人。缺钱缺人手,大家都身兼数职,导演兼制片、摄影兼剧务……从设备搬运到场景布置,全是自己动手。”陈可佳笑言,《唐山爷们儿》剧组可以说是“史上最简陋”的剧组,摄像机、摇臂、脚架等器材都是借来的,服装、化妆演员自备,拍摄场地分别安排在了自己妹妹和爱人的姐姐家。
“演员都是业余的,但人人都很敬业!”陈可佳告诉记者,参加拍摄的6位群众演员都有各自的工作和生活,但大家尽量挤出时间排练。演员白玉芝的母亲生病住院,白大姐尽量夜里去陪护,不耽误白天的拍摄;演员冬志峰是一位出租车司机,为了拍戏,放弃出车挣钱;在弯道山码头拍摄外景时,恰逢大风降温,两位年轻演员穿着单薄的衣衫,冒着寒风在河畔走了一遍又一遍,冻得直流鼻涕也不叫苦。“朋友们不计报酬、热情支持,给了我很大的鼓励。”
业余演员难免会闹笑话,尽管排练时台词说得熟练、自然,但第一次面对镜头,大家还是错误百出。拍摄为灾区捐款的片段,演员白玉芝的台词本该是“社区通知,哪儿又受灾了,让捐款呢。”结果一激动说成了“社区通知,哪儿又发财了,让捐款呢。”大家顿时笑出了眼泪。白大姐是唐钢退休职工,她说,自己虽然演得不好,但在拍戏过程中收获了很多乐趣,“没想到退休以后我们的生活更精彩了。”
推广“正宗”唐山话
“短剧播出来只有十多分钟,但拍的素材足有四百多分钟,而且是4台摄像机多角度同时拍摄。”陈可佳不光努力将拍摄水平往专业上靠,还尽量使短剧做到“四化”——“内容平民化,演员群众化,语言本地化,情景真实化。”
系列剧《唐山爷们儿》的第一集《送水工》,讲述了下岗职工陈师傅为了给儿子办婚礼身兼数职、辛苦奔波,最终儿子、儿媳体谅家长,拒绝办豪华婚礼,带着双方老人旅行结婚的故事。而这一题材正源于陈可佳为别人主持婚礼时看到的真实一幕。主人公老郑的饰演者李耀光也是一名下岗工人,演起来颇有真情实感。陈可佳认为,由普通群众来演绎自己的生活,会让作品更贴近百姓。
短剧中有这样一个片段:因为结婚的事儿,母子俩发生了小小争执。母亲咕哝着,“我不管你,看你咋儿娶媳妇儿。”儿子赶紧上前安慰,“妈——我俩结婚以后一定会孝顺你的。”“又来这套,兜里是不是没零花钱咧?”说着,母亲掏出200元塞给儿子,“哪!都拿去吧……我这儿就是个赞助单位。”朴素、亲切的口语,使短剧散发出浓厚的生活气息。而剧中演员讲的,都是“纯正”的唐山话。陈可佳说,“虽然有些影视作品、小品、相声也在使用唐山方言,但是我觉得他们说得并不地道,所以想在剧中推广‘正宗’的唐山话。”
想让全世界认识唐山人
为了展示新唐山的风采,陈可佳特意将短剧的外景地安排在益民园小区和环城水系。“我拍电视剧不是想让自己出名,而是想让唐山人出名!”陈可佳认真地说,“赵本山用小品让全国人民认识了东北人,阿宝用民歌让全国人民认识了西北人,我就是想通过自己不成熟的作品,让全中国、乃至全世界认识唐山人。”
“当然,我们这部短剧有太多不足之处,也就是DV的水平。我期待着唐山有更多、更高水平的影视作品被拍摄出来,也希望能有大制片人、大导演到咱唐山来,拍咱唐山人自己的事儿,把真正的唐山精神和唐山人的优秀品质展现出来。”
如今,《送水工》已经结束拍摄,进入后期编辑制作,《唐山爷们儿》的第二集《下岗之后》剧本正在创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