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性“发愁”是抑郁症吗
读者问:近一段时间,一朋友好像总是打不起精神,工作效率明显下降,还经常为一些小事哭泣。白天常感到疲惫,精力不足,对什么都不感兴趣,回到家里也不愿和家人说话,做事总是犹犹豫豫,下不了决心。请问他是得了抑郁症吗?
晚报心理咨询专家团专家曲建英答复:像您朋友这样的人应该是患了一种精神科的疾病,在医学上称为抑郁症。
曲建英说,抑郁症常起病于青年,是以显著而持久的情感和心境低落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疾病。患者可从心境不佳、心烦意乱、苦恼、忧伤到悲观、绝望。患者常提不起精神,对生活感到没有意思,包括以前喜欢的一些娱乐活动也不愿参加了。严重时患者甚至对和家人、孩子、亲友团聚都丧失兴趣,不愿出门,疏远亲友。病人常用“没有意思”“体验不出感情”来描述自己的状况。因此,自我评价降低,认为自己一无是处,甚至感到自己活着是拖累家人,故而产生强烈的内疚或自责,对前途感到渺茫。有的患者逐渐产生自杀的念头,随着症状加重,自杀念头日趋强烈,这是抑郁症最为危险的症状。这时常伴有食欲减退、睡眠障碍等症状。早醒是抑郁症的一个典型症状,一般比平日早醒2—3个小时,醒来后无法再入睡,或是噩梦多。
近年来,隐匿性抑郁症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这是一种不典型的抑郁症,主要表现为:头痛、头晕、心悸、胸闷、气短、四肢麻木和恶心、呕吐等症状。病人多不找精神科医生,而去其他科就诊,易被误诊为躯体疾病,对症治疗往往无效。
专家指出,得了抑郁症并不可怕,但要及时到专业医院就诊。(本报记者建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