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垃圾箱“有名无实”
(记者赵立峰)如今,市区马路边上的垃圾箱多数是连体分类垃圾箱,上面分别写着“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的字样。分类垃圾箱效果如何呢?记者近日进行了调查。
记者在路上随机选取了30个分类垃圾箱进行查看,发现各种果皮、报纸、塑料瓶等废弃物都被胡乱地丢进垃圾箱内,垃圾并未分类。随后,记者又站在一个垃圾箱旁观察,发现半小时内有20多人向垃圾箱里投放生活垃圾,但几乎没人看垃圾分类标志,多数人都是顺手一扔。被采访的市民表示,虽然知道分类垃圾箱的作用是为了充分利用可回收垃圾,保护环境,可是自己在扔垃圾时,由于不太清楚该怎样分类,所以只能随意丢弃。
一位环卫人员说:“其实,要做好垃圾分类很容易,日常生活中可回收的垃圾主要有5大类,分别是报纸、塑料、玻璃、金属、织物;不可回收垃圾包括烟头、果皮、菜叶、鸡毛、煤渣、建筑垃圾、油漆颜料、食品残留物等。”怎样才能让市民了解垃圾分类的知识呢?部分市民认为,有关部门最好在分类垃圾箱上做出文字说明,告诉市民什么垃圾是可回收的,什么垃圾是不可回收的,让市民一目了然。
现在,“低碳”生活的理念已走进千家万户,若在扔垃圾时能将其分类,就会降低处理垃圾的成本,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这也是践行“低碳”生活的一种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