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食有分级孩子别乱吃
(记者 王雪漫)薯片、可乐、巧克力蛋糕……这些孩子书包里的“常客”,已被我国首部《中国儿童青少年零食消费指南》归为“限制级”零食,可近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这些“限制级”零食仍受孩子热捧。
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和中国营养学会共同研究编制的我国首部《中国儿童青少年零食消费指南》将零食分为可经常食用、适当食用、限制食用三级。其中,膨化食品、可乐等被确定为限制食用的零食。可对于很多小学生来说,这些限制食用的膨化食品和巧克力食品却是他们的最爱。
近日中午,记者在北新道附近的一所小学看到,一放学,校门口的小商贩生意立刻兴隆起来。炸薯片、烤火腿肠、巧克力……孩子们在路上边走边吃。一位老师告诉记者,她曾在班上做过调查,孩子们最喜欢的零食第一是膨化食品,第二是巧克力派,第三是炸鸡翅、炸薯条之类的食品。
孩子们喜欢吃零食,但限制孩子食用哪些零食或少食用哪些零食,过多食用哪些零食会给孩子造成什么样的危害,许多家长却没有这种意识。记者在超市食品区随机采访了几位领着孩子购买零食的家长,大多数家长并不知道有这样一本教孩子该吃什么、不该吃什么的《指南》,对于零食的分级更是一无所知。
对此,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儿科主任张俊玲教授指出,油炸、膨化、烧烤类和甜点等这些被列为“限制级”的食品含有高热量、高脂肪,却很少含优质蛋白、维生素和矿物质,孩子食用后易饱腹而不正常吃饭,导致缺少身体成长需要的微量元素,有可能会导致孩子营养不良,还会使其得一些成人病,如脂肪肝、血脂高、糖尿病等。此外,不少孩子经常在街上买无证商贩的小零食,这些食品不仅存在营养的问题,其所含的香精、添加剂、色素等都对孩子的身体有很大损害,因此,家长们应该严格控制。
新闻链接
《中国儿童青少年零食消费指南》中将零食分为3个级别:
一、可经常食用的零食:低脂、低盐、低糖类。如水煮蛋、无糖或低糖燕麦片、煮玉米、全麦面包、豆浆、牛奶、蒸或烤制的红薯、不加糖的鲜榨果汁、各类新鲜水果等。
二、适当食用的零食(每周1至2次):中等量的脂肪、盐、糖类。如巧克力、牛肉片、火腿肠、果汁含量30%的果(蔬)饮料等。
三、限制食用的零食(每周不超过1次):高糖、高盐、高脂肪类。如棉花糖、糖果、炸鸡块、膨化食品、巧克力派、奶油夹心饼干、奶油蛋糕、方便面、罐头、炼乳、炸薯片、可乐、雪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