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人才提技能促转型
——团市委青年职业技能素质提升工作纪实
专稿 (本报记者 赵珺 通讯员 高秋月)转型升级,再创辉煌,青年重任在肩。近年来,团市委以激发青年学习成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动科技进步与技术创新,适应经济新常态的时代要求为目标,持续广泛地开展了青年职业技能素质提升工作,有力促进了青年技术人才队伍的发展壮大。
全系统动员,托起技能提升摇篮
“通过参加这次比赛,我深刻体会到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重要性,在今后的工作中要注意多思考、多动手,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技能水平。”参加完技能大比武活动后,二十二冶的青工孙晓明干劲更足了。
在团市委的带动下,全市各行业系统团委纷纷开展了各种形式的青年职业技能素质提升行动。在开滦,采掘电钳工、液压支架工、钢缆皮带操作工等一线工种的新工技能竞赛正在火热进行;在唐车,“新标准工艺文件‘一口清’、教、学、练、比”活动如火如荼;在陡电,300多名青年职工化身“教员”走上讲台,展示自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近年来,全市技能大赛不断发展成熟,各企事业单位、县区、乡镇组织的技能比赛500余场,上万人次参加。参赛选手有的从技能型人才成长为导师型人才,有的从操作型人才成长为创新型人才,还有一些走上了重要的管理岗位,成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力量。与此同时,比赛项目逐步从二产类传统工种向三产类现代服务业转型,比赛内容更加注重工艺创新,比赛过程更具技术含量,为优化产业结构布局、培育更多的高技能青年人才发挥了积极作用。
全链条延展,催生技能人才大军
经过4天的鏖战,唐钢青工张坤从各地高手中脱颖而出,获得第七届“振兴杯”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计算机程序设计员第八名的优异成绩,打破了河北代表团最好成绩的记录。赛后,根据有关规定,他被直接破格晋升为高级工职业资格。谈及自己的成长,他激动地说,“多亏了团组织平时开展的培训和比赛,让我打下了坚实基础,改变了我人生成长的速度。”
团市委持之以恒的努力,为广大青年开辟了一条以提升技能促成长成才的通道,同时也得到了上级团组织的关注和肯定,先后3次承办“振兴杯”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河北省初赛。团市委抓住机遇,精心组织,不断提升办赛水平,家门口的大赛又进一步激励广大青年学技术、练技能,众多知识技能型、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的青年人才崭露头角。几年来,在全省、全国性的青年职业技能大赛上,我市数百名青年职工收获了“青年岗位能手”“技术标兵”等称号,这其中又有大量青工晋升技术等级并享受了相应的待遇。
全领域覆盖,引领技能强市风尚
“看看我的栗蘑,叶大朵圆分化好,着色又浓又均匀,还散发着一股栗蘑特有的浓郁香味……”这是迁西青年栗蘑种植状元赛中的一幕,参赛选手正在展示自己精挑细选拿来参赛的栗蘑单体。
在传统意义上,劳动竞赛始终是工厂、车间的专利,何以会有农村青年加入?
原来,为充分挖掘培养优秀农村青年职业技能人才,引导动员广大农村青年扎根基层,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和农业科技发展,团市委于2014年起开展了农村青年职业技能大赛活动。当年,全市共开展了栗蘑种植状元赛、桃王争霸赛、虾蛄肉去皮技能大赛等10场农村战线的青年技能大赛,吸引了近千名农村青年参与。
为了激励更多青年成长成才,团市委把青年职业技能大赛推向城市、农村、学校战线等各个领域,先后在全市开展了青年电子商务竞赛、青年礼仪文化大赛、青年工程造价师技能大比武、青年艺术插花技能大赛、大学生“微创业”公益挑战赛等40多项市级大赛。一大批社会公众关注的热点行业和一些曾经鲜为人知的“冷门”岗位,纷纷走入唐山共青团技能大赛的目录,不仅扩大了技能比赛的覆盖面,也拓展和丰富了团组织参与社会管理的渠道,行行有赛场,人人比创新的生动局面在青年中蔚然成风。
目前,我市正处于产业结构调整,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阶段,这正是青年职业技能人才可以大有作为的时代。团市委将继续以大赛为引领,通过拓宽大赛覆盖面,优化竞赛项目,助推成果转化,配合职业资格认定、荣誉授予等形式,进一步提升青年职业技能素质,带领青年技术人才创新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