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30年来,刘玉祥一直奋斗在果树产学研一线。除了日常教学,他工作时间的三分之二都在田间地头和果农家中,走遍了唐山境内所有成规模的果树种植区,将科技致富的春风送到果农身边。
这些年来,他主持和参与国家、省市项目28项,获得国际先进水平及国内领先水平的研究成果14项。最令他骄傲的是,选育的6个桃树新品种通过了河北省科技成果鉴定,有3个新品种通过了河北省品种审定。
“秋妃”“晚秋妃”“秋红蜜”等晚熟系列抗寒桃新品种和“长枝修剪与高光效树形”“疏果定果”“果实套袋”“控水铺膜”“培肥技术”等关键技术组成的晚熟桃配套高效关键栽培技术规范,累计在全国进行中试与示范面积18.74万亩,新增经济效益近亿元。
作为一名果树培育领域的专家,刘玉祥告诉记者,他最大的愿望就是按照科教兴农的思路,通过培养新农民、推广新品种、引进新技术,建立绿色果品生产技术体系,让老百姓吃上安全放心的果品,让农民增收致富。
谈到对家乡的感情,刘玉祥说,唐山果树生产面积240万亩,总产量146万吨,产值35亿元,在全省的排名分别是第三、第二和第一。在市政府大力支持下,他和市、县农林部门的专家们一起,把规模在500亩以上的果树企业、家庭农场联合起来,成立了唐山市果树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助力唐山果品产业高质量发展。
科研不仅仅在学校的实验室,更在田间地头的摸爬滚打中不断开展。经过多年的研究,刘玉祥提出了“环境治疗—病灶治疗—组织再生”的果树根部病害治病新模式,达到了防治根癌病的目的,研究成果处于国际先进水平,仅此一项就为农民挽回损失3000多万元。
同时,作为一名市政协常委,刘玉祥在农村进行走访和技术推广的同时,还对农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积极调研,探索解决方法,为政府出台产业政策建真言、献良策。
为促进田园综合体的发展,2018年,刘玉祥从浙江省安吉县余村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到江苏省漓渚镇“花香漓渚”棠棣村,再到山东省兰陵国家农业公园等进行考察调研,撰写了调研报告《乡村振兴从国家田园综合体走来》。
“以农业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产业,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利益链,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在一片片枝繁叶茂、硕果累累的温室果林间,刘玉祥满怀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