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唐山劳动日报社搭建了融媒体平台后,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利用“唐山+”在春节期间大显身手,“做好‘我们的节日——春节’这张牌,改变以往春节假期《唐山劳动日报》和《唐山晚报》停刊导致宣传脱节的桎梏,破解痛点问题,利用新媒体、新传播手段,策划出一批贴近群众、贴近民生的优质新闻报道,通过‘唐山+’展现出来。”唐山劳动日报社新媒体负责人说。
为此,唐山劳动日报社进行了精密的筹划。春节前夕,唐山劳动日报社下发关于开展2019年“走基层·山海行”活动的通知,要求各媒体采编人员要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大力倡导“短、实、新、活”的清新文风,积极主动采写“接地气”的新闻作品。通过切实消除固有思维,不断提高融媒体意识,综合运用文字、图片、视频等,采写出一批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报道。同时,在宣传手法上进行深入变革,改变以往文字报道的单一模式,要求每篇文字报道要配发图片和视频,以一加二成三,为读者展现精彩,并通过融媒体矩阵中的“唐山+”集中释放。
记者们在春节假期放弃休息,奔赴一线。大年三十这天,有记者来到12315热线,与市场监督管理局话务人员共同接访,当天共接到消费者投诉36件,了解到话务人员赵雅新大年三十放弃与家人团聚的机会,只为及时接听老百姓的电话;有记者来到公交总公司,采访了一线公交司机张长明,了解到他为了方便百姓出行,除夕夜驾驶公交车到晚上10点多,回到家已经是深夜11点,只能看一个小时春晚,他们为了市民的便利,舍小家为大家。这些报道通过绿色通道,走完全部流程仅仅用了1个小时,在大年三十当天就通过“唐山+”刊发出来,文字配图、配视频,不仅增加了现场感,还将温暖传递给读者。
春节期间,记者们还深入到唐山的每个角落,采写了大量的精品报道。有记者来到丰南区田庄站,采访了最后的道口工王庆功。道铃响起,关闭护栏门,举起旗帜,列车通过—看似简单的工作却代表着一个时代的印记,虽然道口工这个职业很可能会从铁路系统消失,但这表明了社会和技术的进步;“大年初一去巡山”,有记者来到丰润火石营镇,和党委副书记吴玉春、4名防火队员一起沿着腰带山经历了3个半小时的巡山过程。
记者深入一线,编辑们也没闲着,策划出“2019新春新声音”专题,来自社区、学校、部队和小记者、大学生村官等不同群体的市民向大家拜年问好,并说出了自己的新年心声。“唐山+”客户端“新年新起点”专题,通过介绍迁安、遵化等各县市区的新年新气象,让市民了解新年该怎样撸起袖子加油干,实现唐山高质量发展。“春节民俗日历”专题通过介绍过年的老例、拜年的常识等,增添了浓浓的年味儿。
同时,编辑们将收集到的唐山过年期间发生的与老百姓息息相关的信息第一时间推送出来。“南湖靓了!春节火树银花闹新春”“多姿多彩过大年,唐山这地儿被央视报道了”等生动鲜活的新闻,激发起读者强烈的阅读兴趣。
“我们要坚持走媒体融合发展之路,时间紧迫,任务艰巨,但我们目标坚定,必须要坚定不移地进行改革,如果不这样做,就会落后于时代。向融媒体转型发展是必由之路,我们要占领新阵地,让新闻宣传架起政府和群众的桥梁。”唐山劳动日报社新媒体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