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丽钧是庆南水厂化验室的班长,已经在水质化验岗位上工作了12年。在她看来,“水质安全关系到每一个用户的切身利益,为自来水生产把好安全关、优质关,是我们水质检测员神圣的使命,也是我们立足岗位服务社会的具体体现。”
“我每天的任务,就是带领团队完成好各项生产工艺需要的水质项目检测,并按照公司要求进行每日生产实验,为后续的工艺处理提供数据支撑。”说着,她端起烧杯将刚刚采集来的出厂水样品,仔细而又灵巧地倒入玻璃瓶中。“现在正在做的这项检测是出厂水九项检测项目中的浊度,这是一项常规检测,目的是检查水质的混浊度,类似于我们老百姓常说的水干不干净。这个浊度项目的检测我们每天要做进厂水、滤前水、滤后水、出厂水至少4次。”说着她轻轻地摇晃起待检瓶。
自来水在水厂生产过程中,都要做哪些检测呢?庆南水厂厂长周洪岭告诉记者,为保证安全优质供水,市自来水公司实行“两级管理三级检测”制度,即由公司和水厂实行对水质的“两级”管控;由生产班组、水厂化验室和水质监测中心实行“三级”检测。三级检测中,第一级为生产班组,每小时一次对基本指标实行检测;第二级为水厂化验室,对进厂水、出厂水实行每日检测,检测项目包括浊度、色度、嗅和味、肉眼可见物、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等9项,并增加滤前和滤后工艺过程水的特定项目检测,对管网水实行每半个月检测,检测项目包括余氯、浊度、色度、嗅和味、COD等7项;第三级为公司水质监测中心检测,对地表原水、地下原水、出厂水和管网水进行常规项目及非常规项目的全项目分析,检查项目和频率严格执行国家标准,确保供水水质符合国家106项指标要求。
同时,为进一步提升水质处理效果,针对我市地表水体水质季节性变化大的特点,庆南水厂化验室每日增加了水质PH值、碱度、AL等指标的检测,对季节变化下的高藻、异味及拉森指数等特殊指标进行长期监测,全面掌握水体变化情况。并且每天进行小样“烧杯实验”,以当日进厂水为样本采集各处理方案的实验室数据,科学指导生产实际。
记者观察到,化验室里检测员们有条不紊地开展着各项检测试验,紧张忙碌的身影来回穿梭,整个化验室里只听得到水样倒出和药剂滴入的声音。
刘丽钧将摇匀的玻璃瓶放入专业仪器中,10秒后读出数值,显示为0.16NTU。“NTU是指散射浊度单位,是检测水质的一项重要指标,数值越低越好。国家对饮用水的浊度指标要求是不得超过1NTU,你看现在的出厂水样数值是0.16NTU,远远低于国家标准。”刘丽钧说。
自2007年庆南水厂投产运行起,刘丽钧就担任水质检测员,十多年来,水厂检测项目不断增加,化验设备越来越先进,水质标准也不断提高。起初,水厂内控标准中浊度指标为不超过0.7NTU,以保证经过管网到达用户家中的水符合国家标准,2010年起公司提高内控指标为不超过0.5NTU,今年公司已明确出厂水浊度的内控标准为不超过0.3NTU,使水质更为优良。这也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需求,不断优化供水水质的需要。
由于环境、个人操作等原因,每次试验都会出现不同的结果,但每项标准都有一个允许范围差。要想结果更精准,每一步都需要千万分的注意,从检测前各种器皿的清洗,到检测中的实际操作,以及后面数据的计算等,都需要检测员足够的细心、耐心,以保证数值精准无误。单从烧杯、滴定管等器皿来说,先要在酸溶液里浸泡,然后用清水洗净,再用蒸馏水润洗三次。即使瓶壁上挂着一滴小小的水珠,有时都会对检测结果构成影响。周厂长介绍说:“不仅是庆南水厂,公司每一座水厂都拥有自己的二级化验室,完成生产工艺过程中的水质常规检测。公司定期开展水质检测员的技术培训,提高检测业务能力。今年我们公司还在全省供水企业的水质化验员技术竞赛中夺得了冠军。”
据了解,市自来水公司水质监测中心先后投资1400余万元,拥有国际先进设备30余台,配备了专业技术人员30多名,目前不重叠检测项目已达130余项。除完成公司各项检测监测任务外,还担负着河北省及唐山市城市供水水质督察检测任务。记者查阅市自来水公司各项检测指标记录及接受省、市城市供水水质督察检测结果显示,我市供水水质综合合格率始终保持99.5%以上,居民可放心饮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