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志刚家里条件不好,父亲又患病,为了让父母免于辛劳,也为了弟弟能继续上学,他1994年初中毕业后就进了建筑队打工。建筑队的工作繁重而枯燥,金志刚从中看不到前途和希望,“我不想这么庸庸碌碌地过一辈子。”3个月之后,他到北京投靠了一个做导游的亲戚。他一边打工,一边自学英语,做了一年外文导游。在那个普通工薪阶层月薪五六百元的年代,他每月能挣3000元。但金志刚并没有满足于此,他觉得自己有力气、能吃苦,应该谋求更大的发展空间。在做导游期间,他也一直留意着各种用工信息,发现厨师的工资最高。定下目标后,1996年,他回到唐山,在一家技校进行了3个月的专业学习,然后到酒店进行实习。
实习第一天,老师傅教导新弟子们说:“这个行当可不简单,至少要干15年,才算有所成。”金志刚不想等那么久,他有一大家子人要养活,他还有很多理想要实现,于是他下定决心,要付出别人3倍的努力,来缩短这个期限。酒店上午10时上班,他9时之前准到,收拾卫生、给师傅洗衣服,争取师傅的提点。晚9时到凌晨3时的夜宵档很辛苦,没人乐意干,金志刚主动请缨。领导质疑他的技术,他又提出不要工钱,只为这么一个锻炼的机会。日夜苦练10个月后,金志刚如愿以偿,做上了一家小饭店的主厨。
从小饭店到大酒店,从厨师长到总经理,金志刚大展拳脚,成绩不俗。在他志得意满之时,恩师颜东清的一席话提点了他,“想真正实现人生理想,还是要当创业者,做自己的老板。”
2006年,金志刚和2个朋友一起在银安花园底商开了一间300多平方米的餐厅。他对这间餐厅是满怀信心和期待的,“我有手艺、有经验,觉得自己什么都行,没理由做不好。”他早晨到餐厅就去头案,前厅忙了就帮忙管理,后厨忙不过来了就去炒菜,干劲儿十足。可惜事与愿违,半年后餐厅关门了,金志刚赔了十几万元。他觉得对不起合伙人、对不起家人、对不起恩师,万念惧灰之下,他远离餐饮业,跑去做工程和煤炭。这期间虽然也挣了钱,但金志刚始终提不起精神,兜兜转转后,痛定思痛,他决定干回老本行。
2011年秋天,金志刚创办了关东饺子宴。“给人打工和自己经营是完全不同的,后者还需要有承载力和平常心。”有了一次失败的教训,金志刚这回更显得有备而来。他将饭店定位为接地气的百姓餐厅——口味地道,量大实惠;采用的油是非转基因的,米面调料都是知名大品牌;食材是精挑细选的,一头蒜、一颗葱都有具体的采购标准;大厅有免费的豆浆和小米粥,服务员热情周到的同时不能过分殷勤……“来一桌不容易,走一桌特别快。”金志刚形容自己每天都如履薄冰,不敢有丝毫懈怠,点点滴滴上都特别用心,“也许偶尔原料用的差一点什么的顾客看不出来,但是自己心里是清清楚楚的,良心上过不去。”
就这样,关东饺子宴红红火火地开了下去。2015年,金志刚成立了东亨(唐山)餐饮管理有限公司,2016年又开了第二家饭店。他说:“只要专注用心,成功迟早会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