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夸夸群”汹涌而至
“天啊!我实习时犯错误了,被老师骂了一顿。请大家夸夸我吧!”“我想考研,但没动力了,希望有点渺茫,请大家鼓励鼓励我。” “明天要去相亲,有点紧张哦,大家帮忙夸我一下吧。”……最近,“夸夸群”在全国许多地方尤其是高校迅速走红,这股风潮也已吹到了唐山,我市很多年轻人也在疯狂地刷“夸夸群”。
所谓“夸夸群”,即在微信群、QQ群等社交软件中,大家以夸张的形式互相吹捧。“夸夸群”最初发源于高校间同学群,“求夸”和“夸人”有固定的互动句式,“求夸者”的句式为自己做了什么事情,以求夸结尾;而“夸人者”则会回应夸人的语句并以“夸”字结尾。
记者在某个“夸夸群”里看到,每天都有人公开“求夸”,然后群友就会“无条件”地夸奖、赞美一番。无论是生活中还是学习上或工作中的好事、坏事,只要你在群里求大家夸一夸,立马就会有群友回复各类花式赞美,他们用尽各种方法,力求夸得最令人满意、最别出心裁,有的群友还会用上自己的家乡话来夸赞他人。“放松心态,加油,你是最棒的,你一定可以!”“世界就需要你这样的绝世小可爱。”不少网友表示,对于陌生人的夸赞,即便听起来很假,但是被夸之后也会觉得压力减少一些,满足了自己的自尊心。大学生小郑说,自己当时加入这个群纯粹是因为好奇,但是在群里待了一段时间之后,越来越喜欢这个群,“经历了被别人夸奖之后,我现在也开始主动夸起了别人。”
精明商家趁机做起“夸夸生意”
据了解,随着“夸夸群”走红,也有人借此做起生意,在一些电商平台上,还出现了付费购买的有偿服务。只要你花钱就会把你拉进“专属夸夸群”里,十几个、几十个甚至上百个“夸手”可以360度无死角地夸你。
记者查看电商的一些商铺发现,虽然每家店铺“夸夸群”的标价都为1元,但实际价格却并不止1元,有店主表示,这1元只是个链接,顾客可根据自己的需求拍下相应份数的链接,享受不同时间长度的服务,定制套餐从十人群到百人群不等,价格从几十元到上百元。记者和一家号称“专业夸夸”的商家交流时,店家表示,“夸夸”并不是闭眼夸,只有针对消费者的“花样夸”才能保证服务质量。店家举了几个例子,一进群,大家集体夸,主要是“排山倒海”的手法:“您的头像真是卓越绝伦!”气氛炒热了,就要深入夸,一定要“引经据典”“旁征博引” “有理有据”甚至要“博古通今”。“比如,有的人说‘今天看不进去书,求夸’的经典回复是:‘看不进去是因为你的知识水平高于书本,逆浓度,知识无法自由扩散’。所以夸人并不简单,收费的标准也会有高低之分。”另外一家电商的经营者告诉记者,自己的网店开了很多年,最近“代夸”火了,想蹭一波热度,没想到网友的“热情”真是特别高涨,他也因此赚了不少。
虽可减压但不要迷失自我
“夸夸群”迅速蹿红,引起了人们对它的热议。据了解,清华和北大的学子甚至围绕“夸夸群”相关话题展开了一场辩论。采访中,记者得知支持和反对的网友都不在少数。支持者认为,“夸夸群”不止能减压,还能助人提高社交技巧,锻炼情商。而反对甚至排斥“夸夸群”的人则表示,群里就是花式拍马屁,长此以往,会让人越来越看不清自己,在一片赞扬声中迷失自我。
“眼看要毕业了,我最近压力特别大,论文答辩、寻找工作都让人有点透不过气来,‘夸夸群’对我来说就像是一个排泄口,也像是生活中的调味剂,带给我的总是一些向上的能量。”唐山师范学院大四学生小张告诉记者,他非常喜欢“夸夸群”,群聊不但让他减轻了不少压力,还交了很多乐观向上的好朋友。
“我认为‘夸夸群’的负面影响还是不小的,对于稍微成熟一点的人来说,他清楚地知道这只是一个游戏,并不真实,但对于心智还不成熟的人来说,如果进入这种群,做一些违背道德原则的事情反而被夸奖,他就不会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其实是错误的,也不会改正,甚至有可能变本加厉。”已经参加工作的网友小韩对“夸夸群”持反对态度。
心理专家表示,“夸夸群”走红折射了年轻人需要被肯定、被认可的强烈需求和他们本身压力较大的窘境,他们想通过被夸来满足自尊和自恋心理,这是无可厚非的。但是释放压力后千万不要迷失在虚拟的夸赞里,要回归现实、回归理性,毕竟短时间的愉悦只能带来些许心理慰藉,解决不了实际问题。年轻人在压力较大时,可以通过做运动,或者培养一门业余爱好来进行解压,业余爱好和良好的体魄不仅会带来别人的称赞,而且对自我提升也很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