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为“校外小饭桌”加把“安全锁”
又开学了,沉寂了一个寒假的“校外小饭桌”又开始红火起来。这两天,记者在市内的几所中小学校门口的广告栏、电线杆上看见,到处贴着小饭桌的小广告,有的一所学校边上就有十几家。“校外小饭桌”指的是学校周边中午给学生供应收费午餐的一些家庭。它方便了学生和家长,但也有家长对此放心不下:“就害怕把孩子吃坏了。”
“校外小饭桌”隐患不少令人忧
带着家长的担心,记者走访了市内的部分“校外小饭桌”发现,“校外小饭桌”方便的背后,一些问题的确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一、无照经营。“校外小饭桌”几乎都属于无证经营。无工商营业执照、卫生防疫证,从业人员也大都没有健康证,消防安全许可证、税务登记证也就无从谈起了。一家有着20人左右的“校外小饭桌”的经营者说:“我们也想办得正规一点,但好像没有办证的先例,只好稀里糊涂地先干着吧。”
二、是环境较差。据调查,“校外小饭桌”多分布在学校周围的居民楼内,房间狭小,厨房与厕所紧邻,操作间与就餐处相通。记者以家长的身份进入了一家居民楼里开的“校外小饭桌”内,不到80平方米的房间挤了大大小小20多个孩子在就餐,不到5平方米的家用厨房成了操作间。
按照《食品卫生法》的要求,开办公共餐饮设二十个坐席以下的,至少要求厨房面积达到8平方米,
三、卫生方面也存在隐患。记者走访了6家“校外小饭桌”,发现多数“校外小饭桌”未经卫生部门批准,条件设施简陋,生熟食没有分别存放,厨房用具生熟不分,餐具不能定期消毒,有的没有做到专碗专筷专用。
按照《食品卫生法》的要求,一家合格的“校外小饭桌”必须有餐饮服务许可证、从业人员健康证明、消毒餐具等。市卫生防疫站的工作人员说,由于孩子的免疫能力较弱,用餐卫生、消毒设施直接关系到孩子的健康。“有的规范的幼儿园、学校食堂还偶尔发生食物中毒事件呢。”
四、营养搭配欠科学。由于“校外小饭桌”进入门槛低,从业者多为下岗、退休等人员,普遍缺乏必要的餐饮管理经验、卫生和食品营养知识及儿童心理学知识,午餐仅限于吃饱或好吃,达不到营养搭配的要求。“我们做的饭孩子爱吃就行呗,哪来那么多讲究!”一位“校外小饭桌”经营者如是说。
营养师韩女士表示:小学生年龄小,抵抗力弱,并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阶段,除了卫生安全外,尤其要讲究午餐的营养搭配。“不科学的营养搭配,时间长了,孩子们的身体健康将受到影响。”
五、监护责任不明。孩子在“校外小饭桌”,出现人身安全事故,或发生食品安全、消防安全事故,谁负责? 3月1日11时30分许,正是小学中午放学时间。在市区某小学校门口,某“校外小饭桌”经营者正将在自家吃饭午休的低年级孩子领回家,此时也正是下班高峰期,车辆很多,该经营者一人领着多名学生在车流中横穿马路,不时有学生顽皮不听指挥,记者看着非常担心。
记者采访了解到,目前我市的“校外小饭桌”几乎没有一家与学生家长签订过什么合同或协议,责任模糊,口头约定很容易留下纠纷隐患。
市民希望尽快规范“校外小饭桌”
“校外小饭桌”的诞生早有时日了,一直没有“正式户口”,它既不属于家政类,也不属于餐饮类,国家目前尚没有关于“校外小饭桌”的经营许可执行标准,对“校外小饭桌”的监管尚属空白。教育部门表示,“校外小饭桌”没有被纳入教育部门监管范围。市食品卫生监督所表示,目前还没有针对“校外小饭桌”具体的管理标准,他们无法可依,不好监管。工商部门表示,即使有了卫生许可证,工商部门也不会颁发营业执照,因为按规定居民楼内不能办餐饮。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家庭的希望,很多家长希望政府有关部门加强对“校外小饭桌”的监管,给“校外小饭桌”个名分,使其健康发展,让处于长身体阶段的孩子们中午吃得饱、吃得健康营养。退休老师刘先生表示,“校外小饭桌”的隐患已经成为一个社会问题,有关部门应该尽早规范。“比如,借鉴我市‘绿色早餐’的做法,上一批‘阳光小饭桌’,规范其经营地点,制定准入制度和监督制度,纳入政府有关部门的统一监管。另外,有关部门应制定‘小饭桌’基本卫生标准,最好能对食品采购、运输、保管、制作、配餐、餐具消毒的卫生管理进行监督。”
相关链接:
外地规范校外小饭桌做法
太原:太原市杏花岭区卫生监督所对全区的小饭桌进行了摸底、整改,并率先采用了悬挂“笑脸”“平脸”“哭脸”的公示方法,帮助家长选择食品卫生信誉度高的小饭桌。
包头:针对部分小饭桌经营者与工商部门“你查我关、你走我开”打游击战,辅导班名义上辅导学习,但依旧兼顾学生食宿的现象,包头市工商部门采用“错时工作法”,即工商所利用中午、晚上进餐时间对上述小饭桌进行突击复查,对复查发现问题的予以处罚。此外,包头市的卫生部门还定期组织小饭桌经营者进行食品安全健康和儿童营养学等内容的培训,保证孩子们吃到绿色、健康、营养、卫生和安全的学生营养餐。
赵春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