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大翔实生动简洁
——读赵竞村的《唐山历史三字经》
□杨立元
读着年逾九十的赵竞村老人写出的这部30万字的《唐山历史三字经》,使人既钦佩又感叹。钦佩的是他心系唐山、热爱唐山,“以感恩之心、毕生之力回报唐山这块古老又新兴的热土”的赤子心怀;感叹的是他废寝忘食、殚精竭虑创作这部通俗易懂、生动简洁的唐山简史的奋斗精神。像他这样的长者本应颐养天年,享受天伦之乐,但他却以弘扬唐山地方文化为己任,把全部心力倾注于唐山史学的研究,参加和主持了多部唐山史书的撰写和修订,如今又为唐山写下了一部宏大翔实、生动简洁的史书,并由此显现出了他精深厚实的文史修养、勤勉不倦的写作精神和高尚纯真的赤诚之心。这正如他自己所说:“这是我捧着一颗热爱唐山乡土的赤诚之心而写成的,是在九秩高龄以有限的余热奉献给唐山人民的文化礼品”(《后记》)。
在思想上,这部书贯穿了一条爱家乡、爱国家的主线,并用这条主线连缀起唐山的浩瀚历史。克罗齐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历史不是对以往事实无目的的复现和无判断的实证,而是当代人的思想史、心灵生活史的具体体现。所以,在这部书中,作者不仅仅是在复述历史,而是处处灌注着自己“热爱唐山、感恩唐山”的思想感情,表现着“弘扬华夏文明、进行爱家、爱国的教育”的宏大主题。从书的开篇“寻根源,念祖先,爱乡情,溢心间”到近代的“抗列强,反封建,勇抗争,达百年”,再到最后的“爱家乡,人心悦,多努力,齐鞭策”,处处显示出了作者爱唐山、爱国家的强烈意识和炽热情怀。所以读这部书,使我们不仅了解了唐山的历史,也受到了爱国主义的教育,增进了爱唐山的情感,激发了建设新唐山的力量。
在内容上,这部书有别于其他唐山史书的撰写,有许多创新之处。第一是重点新。它摈弃了以往以阶级斗争、意识形态、政治活动为重点的写史模式,而是以历代建制沿革为导线,以经济、文化发展为脉络。在经济发展上,从渔猎经济到游牧经济,再到农耕经济与手工经济,进而到近代工业经济,一脉相承地反映了唐山社会历史的演进历程;在文化发展上,从石器文化到青铜文化,从铁器文化到近代工业文化,再到多元化的现当代文化,循序渐进地表现了唐山文化的发展过程。同时,它还突破了以往史书“罢黜百族、独尊大汉”的观点以及着重记述民族矛盾与战争的做法,而是以表现各族人民和谐共处、相互学习、共同生产、彼此融合为主流,彰显了唐山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的共同家园的观点。第二是焦点新。在有关唐山历史的一些问题上历来众说纷纭,且矛盾迭出。对这些颇有争议、悬而未决的焦点问题,作者寻根探源、去伪存真,解疑去难,在经过多年考证和研究的基础上,给出了独到的见解,令人耳目一新。
在形式上,这部书采用了独具特色的“三字经”写史方式。这样的写法既通俗易懂、生动简洁,又寓教于乐、寓史于美,可谓独辟蹊径。运用这种方式写史“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因为要从卷帙浩繁的历史中抽离出精髓和主干,用合辙押韵的“三字经”形式概括,还要做到“准”、“精”、“雅”,可谓难上加难。除此,这部书在形式上还具有典故迭出、图文并茂的特点。为了增加故事性和趣味性,书中记叙了许多出自唐山的典故和故事,如夷齐让国、老马识途、麻山种玉等,这些特殊的历史符号既增加了书的历史容量,又增加了美学分量;书中还添加了许多照片、地图、示意图、表格等明示性的历史图解,其中有一些是过去书刊未曾发表过的。这些图表既增加了书的可读性,又增加了形象色彩。
从上可见,《唐山历史三字经》既是一部历史新书,也是一部爱唐山的读本;既是一部思想教科书,也是一部精神启示录。一个耄耋老人用自己的毕生之精力写就此书,不仅给我们奉献了一份丰厚的“文化礼品”,更重要的是留给了我们一种高尚的人格精神,成为我们为繁荣发展唐山文化事业积极贡献力量的一个标高和楷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