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妇寻亲无头绪,急了!
民警热心施援手,妥了!
(张怀平、谷景峰、李跃安、李菖鹂)
2月19日晚10点,唐山市滦南县公安局城关派出所户籍室内,几位民警在灯下忙碌着。他们已经把留存几十年的“纸式”老户籍翻了个遍。忽然,有个声音响起来:“这儿有个叫刘殿生的,会不会就是他?”另外几个人闻声围拢过来,嘀咕了一阵子,都咧开嘴笑了:“哈哈,有门儿,应该就是他!”
事情还得从一个电话说起。2月19日下午,滦南县公安局城关派出所值班民警赵国伟、刘福海接到了一位北京老人打来的电话,说自己在滦南县汽车站,是到滦南来寻亲的,因为人生地不熟,急需警察的帮助。
撂下电话,赵国伟、刘福海立马赶到长途汽车站,找到了这位老人。经过简单的交谈,他们了解到,老人名叫伦美琴,今年64岁,家住北京市海淀区。老人眼角湿润地说:“年前,我的老母亲刘风仙去世了。临终前,她一直念叨着自己的滦南老家,让我有机会一定要回来,设法找到失去联系50多年的表兄,切不可断了骨肉亲情。”为尽早圆了母亲的遗愿,刚过完春节,她就只身一人来到滦南寻亲。
两位民警把老人扶上警车,安慰她说一定会帮她找到亲人。路上,老人说她的舅父母早已过世,表兄叫刘殿臣,应该还健在。上世纪70年代两家曾有书信来往,她7岁的时候还跟母亲来过一次。只是那时太小,只模糊记得舅舅家住在倴城镇“西关儿”。
按照老人提供的情况,民警驱车多方打听,几乎转遍了县城,问了不下一百人,但谁也不知道“西关儿”在哪,也没有人认识刘殿臣。
忙了一下午,寻亲的事一点眉目都没有。伦女士很着急,民警赵国伟忙安慰道:“大姨,您别急,我们回去再想想辙。无论如何,我们都会帮您找到亲人,完成您母亲的遗愿。”一席话让老人紧锁的眉头舒展开来:“你们费心了。即使找不到亲戚,能得到你们的热心帮助,我也很安慰了。”
晚上8点,赵国伟将伦女士安置到一家宾馆后,回到所里汇报情况。所长秦占海、指导员刘连辉把所内民警召集在一起,让大伙一块儿想办法。
为了先弄清“西关儿”在哪,民警们走访了多位老人。1个多小时后,他们终于从一位退休老干部那儿了解到,以前倴城镇确实有东、南、西、北四关,按方位算“西关儿”应该就在县城的西面,但年代久远,具体是哪个区域也不清楚。民警们又联系县局政工部门找来县志查看,最终确定“西关儿”应该就是现在的西北街。
区域划定了,民警们立即通过户籍系统查找“刘殿臣”。系统显示,西北街附近共有3个叫“刘殿臣”的人。经查证,一个90多岁,一个15岁,被排除了。另一个60多岁的倒是符合条件,可电话打过去,人家说根本没有北京亲戚。
这时,户籍民警赵会玲提出,也许伦女士把名字记错了,也有可能她表兄已经改了名字,不如查查老户籍。于是,就出现了开头的那一幕,60多岁、家住西北街的“刘殿生”被民警们锁定了。由于此时已是深夜,民警们决定第二天再登门求证。
2月20日一大早,民警赵国伟就按图索骥地找到了刘殿生。得知民警的来意后,刘殿生拍着大腿说:“我就是她要找的表兄‘刘殿臣’。小时候见过表妹一次,后来搬新家,把联系地址弄丢了,就断了消息。都50多年啦,难怪表妹把我的名都记错了。”赵国伟立即打电话,让派出所值班人员将伦女士接到所里等候,大喜过望的刘殿生也带着老伴赶了过去。
见到了失去联系半个世纪的亲人,两兄妹的手紧紧相握,喜极而泣。伦女士含着泪花向民警们表示感谢:“昨天找了一天没有消息,我都不抱什么希望了。没想到你们拿这事儿当成大事儿来办,这么快就帮我完成了母亲的遗愿,你们不是亲人,胜似亲人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