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反哺
杨晓成快乐地奉献着
今年正月初二,滦南县扒齿港镇李庄村来了3个陌生的外乡人,他们是专程来向恩人杨晓成致谢的。此事轰动了昔日平静的小村庄,也让村民们知道了杨晓成十几年来累计出资20多万元,默默资助20多个贫困学生的故事。
杨晓成出生在甘肃省陇西县的一个小山村,小时候家境贫寒,几次差点辍学,后来得到好心人的资助考上北京一所大学,成为当地为数不多走出大山的孩子。
1993年,杨晓成和他的同学看到一个十来岁的小孩捡破烂。经过了解得知,这个孩子叫刘学恩,父母在北京打工,因家境困难上不起学,他捡破烂是为贴补家用。晓成和他的同学当即决定帮助小学恩完成上学的梦想。后来,刘学恩经过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山东省一所重点大学。这是杨晓成第一次资助学生,也由此开始了他长达十几年的殷殷助学路。
毕业后,杨晓成受聘到滦南某企业任职,并在滦南成家落户。1997年,杨晓成和妻子下岗,但他依然在1997年到2007年的这一段时间连续资助了12名甘肃籍贫困生,这批贫困生如今在校的还有4名。此外,他还按照媒体上提供的联络方式为河南、安徽的两名贫困学生定期汇款。后来,他开始养鸡,随着收入的不断增加,他资助的人数也越来越多。
2008年,他与滦南县扒齿港中心校校长潘玉偶然相识。潘玉得知杨晓成救助贫困学生的想法后,介绍他与滦南县扒齿港初级中学校长蔡有刚联系。9月刚开学,杨晓成拿着满满一书包文具来到学校,一次资助了4名贫困生,每人给了500元现金。2011学年,他除了继续资助原来的4名学生外,又开始资助另外3名学生。今年3月5日,杨晓成又将2万元善款汇到甘肃省陇西县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继续资助那里的几名贫困学生。
在杨晓成的家里,除了14岁的儿子,他们夫妇还有一个不姓杨的女儿——赵丹阳。赵丹阳老家在东北,由于母亲去世,跟着年迈的姥姥一起生活,家境困难。杨晓成了解到情况后,和她建立了资助关系。2009年秋,丹阳升入高中,为了给丹阳提供一个好的生活学习环境,晓成通过多方联系,把丹阳接到滦南上职业高中。晓成妻子李秋芬对小丹阳也视为己出,现在,赵丹阳适应了这个“新家”,学习刻苦,成绩优异,亲切地管杨晓成和李秋芬叫“爸爸、妈妈”。
晓成说:“山区很穷,很多孩子上不起学,只有知识才能改变他们的命运,我只是尽我的微薄之力,帮助那些像我一样上不起学的孩子,使他们摆脱贫困,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看着他们成才,是我今生最大的幸福。”
李庆军姜伯静高玉英王爱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