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河两岸的变迁
我家祖祖辈辈都居住在唐河(原陡河)河畔的一个小村——雷庄子,那里承载着我童年的回忆。
我记得,河两岸生长着很多老柳树。到了冬天,人们一大早便到那里拾枯枝,用来点火取暖。上世纪50年代初期,政府治理陡河,在岸边修了护堤。后来又在上游修建了水库,还在我们村建立了水文站来观测水情。水文站有一只小船,孩子们觉得新奇,便趁没人看管的时候,偷偷跑到船上玩耍。经过治理,这条河再也没闹过水灾。
几十年过去了,震后我们全家搬到了龙东小区,仍然居住在唐河岸边,毗邻带状公园。现在我已经年过古稀,偶尔和几位老哥们在河边柳树下歇凉,谈天论地。去年,环城水系通水,使得唐河两岸变得更加美丽。鲜花姹紫嫣红,冬青生机勃勃,还有历代名人的画像、雕塑更为这里增添了文化气息。一艘艘画舫在水上交错穿行,不时能听到来自游人的欢声笑语,几乎压倒了百灵、画眉的歌唱。对岸,一座曹雪芹的塑像与我们遥遥相望,好像也在感叹着如今唐河的秀美。
过去干枯的树不见了,光秃秃的土坡也被绿草代替,而那只摇摇晃晃的小木船大概也随着历史进了博物馆。我住在这里,从心底感到由衷的幸福。
真想再活70年,继续见证唐河的繁荣变迁。
莫俊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