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正若衡理财人
——记河北省财政系统先进工作者、丰润区财政局局长许光武
许光武(左)深入企业调研。(李永合、张学刚、汪庆成)
犀利的目光,标准的寸头,铿镪有力的话语,透露出许光武过人的机敏和干练。凭借为唐山市丰润区90多万人尽心竭力当家理财的业绩,凭借敢为人先、改革创新的成果,他荣膺河北省财政系统先进工作者的称号。
许光武特别喜欢说的一句话是:“奉献,是财政工作者最富东方人文价值的内在储蓄。”这是他内心的真实写照,也是他拼搏进取的动力源泉。
心热若火
“花钱要花在明处。”这是许光武常说的一句话,也是他的用财观。明在哪里?明在老百姓的心坎上。2008年初的一天,他陪同区领导到车轴山中学调研,当他看到尘土飞扬、设施简陋的操场和窄小杂乱的食堂,听到师生对改善落后设施的期盼,感到在场校领导渴望的目光和区领导期许的目光一齐投向他时,他毫不犹豫地说:“我们一定想办法解决。”于是,投资700多万元的塑胶操场和投资1000多万元的学生食堂以及学校附属幼儿园,在当年秋季开学后就陆续投入了使用。
在开展新型农民保险工作中,有关部门考虑到财政的实际困难,建议先搞几个试点,等财力充实了再铺开。在区领导召集的一次征求意见会上,许光武说:“农民拿上养老金,这是千百年来也没有的事情。我们不能再等了。”区政府采纳了他的建议,当年安排财政资金8000万元,使新农保工作在全区很快全面铺开。
熟悉许光武的人都知道,他在用钱上太抠,不该用的钱一分钱都不给,像个铁公鸡。但往老百姓身上花钱,总是出手那么大方。“十一五”期间,区财政用于陈旧校舍改造、农村敬老院、卫生院建设、城乡低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民生方面的支出,高达16.5亿元。
心清若水
许光武挑起财政局长这副重担,正值2006年“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面对90多万人口大区和不足9亿元的财政收入,他深感担子沉重。
聚财、用财、管财,哪一项任务不是沉重如山?哪一桩事情不需要呕心沥血?他潜心谋划、运筹帷幄,什么是轻,什么是重,什么该干,什么不该干,他心清若水。
钢铁和水泥是丰润经济的主导产业、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2007年国家淘汰落后产能政策出台,这些行业遭遇大考。“宁可牺牲冒烟的GDP,也要把节能减排搞上去”,“借机调结构,发展不停步”,面对区委、区政府的科学决策,许光武深知自己该承担什么责任。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区财政在财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筹措资金上亿元支持企业淘汰落后、升级转型,发挥了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目前,“一区两城三基地”现代产业体系初具规模,财政收入也与日俱增。“十一五”期间全区全部财政收入由2005年的8.3亿元提高到了2010年的32.4亿元,翻了近两番,年均增速位居全市第一。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肆虐,一些企业生产举步维艰。许光武在调研过程中发现一家企业因资金问题停产已达半月之久。他主动协调金融部门提供贷款支持1.2亿元,帮助企业度过了难关。公司董事长拿着2万元钱前来道谢,许光武婉言谢绝,微笑着说:“企业发展了,税收增加了,这是对我工作最大的支持。”
心正若衡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许光武时刻这样警醒着自己。他是典型的拼命三郎,干起工作来就像上紧了发条一样。白天,深入基层搞调研,晚上,办公室的灯光常常亮到深夜。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在他的影响带动下,机关干部职工的工作劲头儿越来越足。他又是个有情有义的细心人,职工家庭有困难他帮,老人生病他看,子女就业他管。同志们都说:“跟着许局长干,再苦再累也心甘。”
事业成败,关键在人。为了全面提高财政干部素质,他在干部职工中大力倡导“严谨、务实、廉洁、高效”的工作作风,深入开展了“六型”机关创建活动,机关效能大大提升。在资金拨付方面,变预算单位被动查询为财政主动告知;在工作方式上,变“你到我这儿来”为“我到你那儿去”;在全区重点工程建设施工现场,创造性地设立了支持重点工程建设流动办公室,重点项目建设哪里需要,办公室就流动到哪里跟踪服务……一流的办事效率和工作作风赢得领导和群众的交口称赞。
许光武对同志们说:“干工作不能像风来云散,必须一步一个脚印。”财政局是一个综合经济管理部门,一收一支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利益关系。要保证利益均衡,就需要行之有效的制度作保证。
他先后主持制定了《丰润区财政资金管理办法》《丰润区集中支付管理办法》等规范财政管理行为的文件60余个,精心设计了财政资金拨付流程图,使财政工作做到了有章可循、有条不紊。省内外60多个市、县(区)财政部门的负责同志先后慕名而来,学习取经。
“财政管理工作无止境,只要有利于加强财政管理的改革,我们都要带头试。”这是许光武的管财观。2006年丰润在全省县(区)中率先试行了政府收支分类改革;2007年试行了冬季烤火煤“核定经费、部门自采、财政监督、统一报账”的政府采购管理模式,仅此一项当年节省开支500余万元;2008年进行了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在全省县(区)中率先推行了“零余额”账户管理;2009年与审计部门联手建立了财政项目招投标预算会审制度,每年审减工程预算上亿元;2011年又开始了新一轮以统收统支为主的乡镇财政体制改革。
面对领导和同志们的赞许,面对接踵而至的荣誉,许光武没有陶醉,他总是谦逊地重复着一句话:“我要努力做好我该做的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