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思先人教育后人
鲜花祭祀网上祭祀渐成时尚
清明节是中国传统节日,虽然离4月5日还有几天,但前往周边区县公墓祭扫先人的市民已经很多。记者发现,低碳祭扫越来越深入人心,很多市民选择用鲜花或用网上祭祀的方式来寄托哀思。
“清明节前后是继今年情人节后的又一个鲜花销售高峰期。”3月29日,市内一家鲜花店的店主对记者说。近日,记者走访了唐山市近10家鲜花店发现,虽然距离清明节还有几天,但是许多商家都在店门口张贴出“清明节,预订鲜花”字样的告示,有的鲜花店把漂亮的祭祀花束摆放在店面门口招徕顾客。记者了解到,与往年相比,今年用于祭祀的鲜花品种更多,造型更丰富。除了传统的菊花外,素雅的百合、白玫瑰和康乃馨也成了主要品种。记者在采访中得知,目前,最畅销的要数菊花和康乃馨了。
以往,唐山市民李金良清明节会和家人带着准备好的鞭炮、纸钱、元宝等到丰润区燕山公墓祭扫。但是今年当记者在公墓区入口处碰到他时,他仅仅带着一大捧素雅的白色菊花。他告诉记者,以前都是烧纸钱放鞭炮,不仅乌烟瘴气,也不环保。现在市里倡导文明祭扫,所以他就顺应号召,只用鲜花来祭奠先人。记者发现不时有人手拿鲜花来到公墓。公墓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相比往年,今年仅用鲜花来祭扫的已经明显增多。”
记者同时也注意到了一些新出现的文明祭扫方式,有些群众专门买来了塑料花、塑料柳枝,装饰在墓碑上,墓碑前再放一个小香炉,花钱不多,既寄托了哀思,效果也很好。更有些市民,自己带着抹布、水桶,将自家亲人的墓碑好好擦拭一把,用这种方式寄托自己的思念。
记者还注意到,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登陆专门的网站,在网上献上一束鲜花,写上几句心里话,寄托哀思。
记者手记
清明节,追思先人、教育后人,几千年来的传统让我们习惯于在清明节采用各种方式来寄托我们对先人的哀思。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鲜花祭祀、网上祭祀等文明祭祀方式,一束鲜花、几句心里话,就足以寄托自己对亲人的追思和感怀。正如一位公墓的管理人员所说:“纪念的形式有很多种,其实人到、心到就可以了。” 赵春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