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则求助短信串起的爱心故事
“紧急求助:左家坞镇中学各位老师,九年级宋宏伟老师的父亲现在受伤,正在市工人医院抢救,急需A型血,如果哪位老师是A型血且身体条件允许,请尽快与我联系……”4月9日晚上8点多,丰润区左家坞镇中学老师的手机上陆续收到这样一条短信。
短信背后是一个让人落泪的感人故事。
教师父亲突遭意外 A型血告急
急需输血的老人名叫宋连印,今年61岁,是丰润区左家坞镇中学九年级英语老师宋宏伟的父亲。4月9日下午,宋连印在丰南一家木器厂工作时,不慎被一段电锯反弹回来的木头插入腹部。经诊断,宋连印肝、肾、脾、胃、胰腺、心脏等多处内脏器官严重受损。“手术抢救过程中,父亲的实际用血量远远超出预计用血量,医院紧急动用8000毫升血库储备血,但手术用血量仍严重不足。”忆起当天晚上抢救父亲时的情景,宋宏伟至今心有余悸。A型血告急!
“我一会儿就到,请抽我的血!”
医生为宋宏伟父亲办理了绿色通道卡,告诉宋宏伟,立即联系亲友为父亲献血。当天是周六,已是晚上8点多,宋宏伟想到了她所在的学校,怀着忐忑的心情,宋宏伟拨通左家坞镇中学校长王贵友的电话说明了情况,王校长一面安慰宋宏伟,一面迅速通知其他学校领导和各年级主任,寻找血型适合的人。一时间短信齐发:“宋宏伟老师的父亲正在抢救,急需A型血救命!”不一会儿,就有十几条短信回复,内容几乎相同——“我一会儿就到,请抽我的血!”
当晚,有11位老师来到市工人医院。冯玉香老师平时就晕血,王贵友校长之前已献过4次血,杨向辉老师献过2次,但这次他们都赶来了。杨向辉老师还带来了A型血的爱人。屠海涛老师是去年新分配来的教师,平时和宋宏伟见面的机会很少,但他毫不犹豫地加入了献血的队伍。看着同事们关切的目光,听着同事们安慰的话,宋宏伟仿佛看到了一颗颗跳动的爱心,不禁潸然泪下。
7名教师献血2800毫升
经检测,11名老师中有7位符合献血条件。《献血法》规定,公民每次义务献血量是200毫升,每人一次最高献血量不能超过400毫升,两次献血间隔须超过180天。而正在抢救的宋连印需要3000多毫升血,每人200毫升的献血量显然不够。“要不再通知几个老师来吧?”有人提议。这时,女教师宫平说:“恐怕来不及了吧,就按最高献血量400毫升抽吧,我们受得了,救人要紧!”7位老师不约而同,纷纷挽起袖子,2800毫升热血流进宋连印的身体,老人开始有了生命迹象。
献血的7位老师怕家里人知道了心疼自己,没有和家人提起这件事,照常工作上班,没有因此耽误过一节课。因一次献血量大,有人出现疲倦、乏力等症状。王校长献血第二天就病倒了,连续几天输液;女教师宫平、刘军、冯玉香因身体虚弱几乎晕倒在讲台上。校领导建议献血的老师回家休息,但都被他们拒绝了。
老父嘱咐女儿:努力工作 报答救命之恩
眼下,宋连印老人已脱离生命危险,正在康复病房继续治疗。一位医生说:“这位老人的血已全被换掉了,身上流的都是别人的血。我从医20多年,没见过这么好的同事,这是一个有爱心的集体。”宋连印醒来后,女儿宋宏伟含泪向他讲述了左家坞镇中学老师义务为他献血的事。宋连印感慨万分:“闺女,你一定要好好工作,只有这样,才能报答学校老师们对我的救命之恩。”
田菲菲 梁赞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