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头问路 八成市民很热心
(记者 赵立峰)问路是一件小事,但从小事中可以反映出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近日,本报记者走上街头随机对50多名市民问路测文明,发现八成市民表现很热心。
老人孩子很热情
“你们知道市政府怎么走吗?”在电大公交站点,记者向4个小学生问路。“我知道,从这里一直往南走。”……孩子们争先恐后地说着,有个别孩子不知道如何表述,但是依然用手比划着,给记者指引方向。
记者随后又向路边乘凉的几位老人问路,得到的结果同样满意。在得知记者想去旧书市场后,一些老人还凑上来热心地给记者指路。
问题不同,满意度不同
“你好,请问大南湖怎么走啊?”在客运西站,记者首先以这个问题发问。
被询问的市民都给予了积极的回应,并指出了正确位置。随后,记者又问一个小区的地址,得到的结果为“不太清楚”“说不好,问问别人吧!”“大概在远洋城附近吧,具体的我也不太肯定。”
面对自己不知道的,委婉的回答更具美感
面对问路者,相信不少人都会遇到不太清楚的情况,相对于冰冷冷的一句“不知道”,一些市民委婉的回答听起来更具美感。
“不好意思,这个地方我也不太清楚,但我知道在不少十字路口处有地图,我带你去那里找吧。”这样的回答让人心生暖意。
市民被问路时应注意礼仪
接受他人问路时,首先要表现出友好热情的态度,讲普通话,同时注意倾听对方请求,不可对他人问路不理不睬。
得知对方询问问题后,如果自己知道,在告知的同时,还应热情指明交通线路或需乘坐的交通工具。如口头表达不清,可征得对方同意后带路。
自己不清楚或不确定的,可表示歉意,并代为请其他人予以帮助。
指路时应有责任心,不可漫不经心随意指,更不可指错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