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人们往往把避暑山庄作为避暑胜地、清朝的第二个政治中心、最大的皇家园林。其实这些认识是远远不够的。避暑山庄作为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标志性建筑,无疑是中国传统文化在清朝的承接和载体。它是上下五千年中国文明发展的结晶,是纵横万里不同地域文化的汇集。作为反映传统文化丰富内涵的一个“文化符号”,它所包含的主题“集传统文化之大成”才是避暑山庄的唯一性与核心特征。
1、避暑山庄是一幅中华版图的缩影。
形貌如中华成一统。按照中国地理形貌进行选址的避暑山庄,不仅形状如中华之版图,而且西北高东南低之地形、高山峡谷平原湖泊之比例亦极其相仿。
名胜集全国于一园。嘉兴烟雨楼、镇江金山寺、苏州狮子园、杭州六和塔、泰山碧霞祠、西藏布达拉、北京故宫、蓬莱仙境、秦汉长城、蒙古草原、西湖苏堤等景观在避暑山庄都得以集中体现。“一庄浓缩九州景,八庙汇聚四海情”是对避暑山庄的直观描述。
避暑山庄概括了国家的形象,突出了宇内一统的涵义。作为中国文明之精神核心的“大同”再一次诠释于避暑山庄。
2、避暑山庄是一座传统文化的宝库。
“天人合一”的设计理念。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境界 “天人合一”,在避暑山庄得到完美体现。优越独特的自然条件(磬锤独立)+宇内一统的政治环境(民族融合)+国富民强的物质基础(财力雄厚)+胸怀博大的盛世帝王,一幅国人所追求的“天人合一”的理想画卷便自然而然、应运而生。山庄四周环山如抱,外绕清河丽水,内聚热水平湖;山庄内春季百花争艳,夏季无暑清凉,秋季霜叶如醉,冬季银装素裹。盛世帝王畅游其间,身心愉悦,思想升华。整个山庄天地人合一,山水气相融,阴与阳相配,氤蕴交感,变化无穷。
“三教合一”的文化融合。避暑山庄之康乾72景中以尊崇儒家传统道德为主的澹泊敬诚、坦坦荡荡、香远益清、勤政殿、宁静斋……;以反映道家追求自然纯真的水流云在、风泉清听、松鹤清越、采菱渡……;以及避暑山庄内仿市井民俗的买卖街芳园居、康熙亲自试种南方水稻的稻田、御瓜园、试马埭等等,都使避暑山庄成为康熙乾隆体验传承传统文化的乐园。特别是避暑山庄内十六座寺庙中即供佛祖又供龙王的法林寺、前有释迦后有关帝的涌翠岩,更直接的进行了文化的融合。环列避暑山庄的皇家寺庙如小布达拉、班禅行宫、大佛寺、文庙、武庙等更是对儒释道文化为我所用的集中展示。
“百花齐放”的艺术表现。避暑山庄作为空前绝后的园林经典,不仅从宏观层面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大智慧,也在微观上通过各种表现形式予以丰富。从盘古到元明的历史跨度;从史记到唐诗的引经据典;从书画到音乐的艺术形式,等等不一而足。以点带面、以小见大、以弱显强的表现手法使得避暑山庄在弘扬传统文化这一主题上达到极致。区区十几平方公里的避暑山庄景区,却使我们感受到上下千年、纵横万里的无限创意时空。
综上所述,避暑山庄是“集传统文化之大成”的国学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