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江南的私家园林寄托了园主的情趣,抒发的是文人情怀;那么,北方的皇家园林则是开一代帝王之气,象征着盛世的繁华。皇家园林由于帝王的特殊身份,使其能够动用天下资源,呈现出万千气象。承德避暑山庄就是其中的代表作。
这座清朝皇帝的夏宫建于十八世纪初,历时近百年建成。大概是来自白山黑水的清朝皇帝受不了北京的酷暑,所以在距离北京230公里的承德修建了这座避暑山庄。承德的夏天多雨,无酷暑。所以,正如一位诗人所言:“盛夏,一个大清朝廷全搬到承德/严冬,一座帝王江山又运回京宅/搬河的搬河/运岳的运岳/皇宫与避暑,圣旨与奏折/一齐挪动窝。”
与北京紫禁城相比,避暑山庄洗却铅华,以朴素淡雅姿态示人。它的宫墙呈灰色,没有红墙的气场强大,这是为了衬托“外八庙”的金碧辉煌,以表达对蒙、藏等少数民族的尊重。从这一建筑用色上,可见帝王的匠心。园林中取自然山水,融南北风光。既有大漠草原,又有江南水乡,山村野趣俯拾皆是。而且天下好物都可搬入园中。这里的镇江金山寺、嘉兴烟雨楼便是乾隆帝下江南时最惦记的风景。
在避暑山庄,帝王也焕发出了普通人的一面。康熙帝、乾隆帝曾兴致勃勃地在此寻景题诗,因此有了所谓“三十六景”、“七十二景”。在这座夏宫里曾发生过中国历史的一个转折事件。当年的咸丰帝为躲避英法联军的炮火,置京城的子民于不顾,携家眷跑到避暑山庄来。也许是心情苦闷,他终日淫乐,最后盛年驾崩。从此,一个二十六岁的女子登上了历史舞台,统治中国近半个世纪。她,就是慈禧太后。
说到慈禧太后,不得不提到另一座著名的皇家园林:颐和园。颐和园拥有许多个中国之最和世界之最,是中国四大名园之一。它的前身是乾隆为孝敬其母而修的清漪园,其设计师是著名的郎世宁。不幸的是,在咸丰年间,清漪园被英法联军烧毁。二十八年后,光绪帝要勤政了,慈禧太后要为自己修一座“退休”的园林,算是送给自己的礼物。因此,园林要足够豪华,才能平衡自己政治上的失落感。于是,慈禧太后以筹措海军经费名义,动用了五六百万银两,修建了颐和园。园中著名的景观有万寿山、昆明湖、石舫、长廊、佛香阁等。
从此,颐和园成为晚清最高统治者在紫禁城之外最重要的政治和外交活动中心,见证了许多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1898年,光绪帝在颐和园仁寿殿接见了维新思想家康有为。戊戌变法失败后,光绪被长期幽禁在园中的玉澜堂,因此,颐和园被后人称为最豪华的监狱。当满清王朝已被历史的车轮碾过后的十六年:1927年,晚清遗老、著名的国学大师王国维自沉于昆明湖,死于忧心,将自己的精神世界交付于这一湖之水。这或许也代表了颐和园对一个旧时代的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