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波致爽殿后,是面阔五楹、上下两层的云山胜地楼。是正宫区最高的一座建筑,建于康熙五十年(1711年), 康熙三十六景第八景。建筑特点是楼内不设置木制楼梯,楼外用不规则的云石砌成假山蹬道,顺假山蹬道盘旋而上便可登二楼。这里风光独好,《热河志》记载:“高楼特起,俯瞰群峰,夕霭朝岚, 顷刻变化,不可名状。”康熙诗曰:万倾园林达远阡,湖光山色入诗笺。 披云见水平清理,未识无愆守节宣。 登临此楼,清风徐来,爽气顿生。凭栏北望,湖光山色尽收眼底。
楼上西间设有佛堂,佛堂门用柏木雕刻,根据佛教妙法莲花经(即法华经)的经义,门呈莲花形。乾隆题名为“莲花室”。 乾隆年间,每至中秋之夕,后纪们常在此祭月拜佛。班禅也曾在此佛堂赡拜过。 二楼现复原了清帝皇家佛堂,并展出了馆藏清宫佛教艺术珍品和家具。西梢间佛堂是根据嘉庆档案资料复原的皇宫佛堂“莲花室”,佛堂迎面的楠木大长几案上供奉着观世音菩萨,在佛像的两侧和前面分别陈列着五供、七珍、八宝。山墙正中挂着一幅观音画像,两侧有一副对联:“山静尘清水参如是观,天高云净月喻本来心”。对联的两边为红木嵌粉彩十六罗汉挂屏,十六罗汉是释迦牟尼的弟子,据玄奘译《法住记》,释迦牟尼曾令十六个大阿罗汉常任人世,济渡众生。 莲花室门两侧,左挂御笔仿绘《红衣罗汉图》,并书《42章经》。右挂御笔仿郑重画达摩像,画中达摩祖师一苇渡江,神态悠闲,题画诗曰:“好风吹送大江横,世界三千茎苇轻,若说一花开五叶,有人我寿者众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