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记忆中的商标
小时候剃头,都是父亲借一把推子来,给哥哥剃了给我剃,最后,对着镜子把自己的头也剃了。借来的推子装在一个纸盒子里,盒子上写着“双箭牌”三个字。“双箭牌是什么意思?”初识字的我问父亲。“就是这个推子是双箭牌的。”我还是不懂。“就是这种推子名字叫双箭,就像我们种的玉米叫白马牙一样。”我有些明白了。
让我开始了解外面的世界的东西是收音机。一天中午,父亲从外面走了进来,伴随着他的是一种很清脆响亮的声音。当我明白声音竟是从他手中那刚从供销社买来的方匣子里传出来的时候,便一把抱了过来不撒手。收音机里,刘兰芳正在讲《岳飞传》。我仔细端详收音机,发现它的一角上贴着一张纸片,上面画着两只灯笼。“怎么画着两只灯笼?”父亲说:“红灯牌的。”“哦,这种收音机叫红灯,这是商标。”我对商标开始有认识了。
我渐渐发现,生活里有不少东西都有商标,而这些东西都是从商店里买回来的,自家地里产的东西没有商标。比如,妈妈用的剪刀上面“砸”着三个并不怎么好看的字——“王麻子”,爸爸的那辆旧自行车是“永久”牌的,而村里兽医的那辆样子很怪异的自行车是“金鹿”牌的,邻居家的电视是“熊猫”牌的,对门二妈在城里工作的儿子给她买回来的洗衣机叫“小鸭”。人们谈话时,说到某种东西,有时就用牌子直接代替,姐夫要给姐姐买一块手表,问要什么样的,姐姐说:“就买‘海鸥’吧。”商标是商品的印章,区别着“这一个”与“那一个”,见证着商品的实力,丰富着人们的生活。
父亲手巧,会用铁丝编笊篱和平屉,有时编了还拿到集上去卖。我就问:“咱们这笊篱、平屉怎么不起个名字?”父亲笑着说:“就叫老王笊篱、平屉吧!”“那也做上标记呀!”“做什么标记?自家编的玩意还像人家商店里卖的呀!你这小子,净瞎琢磨。”现在想来,如果当时真的弄个商标出来,说不定现在也是个品牌了。商标离我们很近,其实也很远。
随着时光的流逝,那些记忆中的商标有的已经消失了,有的依然焕发着光彩,但它们在我的记忆中同样清晰。它们不仅是商品的印章,也是生活的印章,记载着岁月,留住了时光。
王志强(唐山)
.